[实用新型]一种即热式发热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40306.5 | 申请日: | 2019-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80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俊;肖秋林;樊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小豚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78 | 分类号: | H05B3/7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孔凡亮 |
| 地址: | 528322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热式发 热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即热式发热管,包括发热管和铝壳,单根或多根所述发热管密封穿设在铝壳内并在发热管的左右两侧形成多个空腔,相邻空腔侧壁依靠铝壳的内壁和发热管外壁封闭,相邻空腔相互导通,所述铝壳的顶部两侧分别与铝壳内部左右两侧空腔导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发热管的电源端密封穿设出铝壳的外壁与外部电源电气相连;本实用新型设置发热管作为加热的空腔一部分可以对左右两侧流动的水体进行高效加热,大大提高了水体的加热接触面积和有效加热路径,单个发热管即可实现双空腔水体的双面多次加热,解决浸泡式加热管只能在加热管周边进行接触加热,加热效率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传统加热管加热的效率和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具体是一种即热式发热管。
背景技术
即热式加热中采用加热管方式进行升温的加热装置,一般加热管都内置在加热装置内部水路中间,加热管一般直接浸泡在水体中,加热过程中只有靠近加热管四周的水体才能迅速加热,远离加热管的水体依靠水体间的热传递进行加热,导致水体一旦流动过快,水体无法充分加热即被排出,造成出水温度无法达到要求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市场上出现很多提高加热路径的方式,将水体流动的加热腔设置为弯折型,然后将加热管沉在各个加热腔,这种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体的加热效率,但是容易导致加热管布置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水体通过加热管的方式仍然是包裹式的穿过加热管,加热管外围水体不接触加热管直接从外围流过加热管,无法充分加热。
因此,针对这类问题,我们需要一种可以高效利用加热管提高水体加热效率的即热式加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热式发热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即热式发热管,包括发热管和铝壳,单根或多根所述发热管密封穿设在铝壳内并在发热管的左右两侧形成多个空腔,相邻空腔侧壁依靠铝壳的内壁和发热管外壁封闭,相邻空腔相互导通,所述铝壳的顶部两侧分别与铝壳内部左右两侧空腔导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发热管的电源端密封穿设出铝壳的外壁与外部电源电气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铝壳通过上端铝壳密封盖和下端铝壳密封盖使空腔导通形成回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端铝壳密封盖和所述下端铝壳密封盖分别通过上端铝壳密封圈和下端铝壳密封圈盖合固定在铝壳顶部和底部开口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开设在上端铝壳密封盖或下端铝壳密封盖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路为首尾相通的导通回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铝壳内竖直穿设有三根发热管,铝壳的前后内壁与发热管外壁密封相接,多根发热管将铝壳内部水平方向依次隔成A、B、C和D四个空腔,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开设在铝壳的顶部位置,进水口与A空腔内顶部相通,出水口的底部与D空腔的内顶部相通,所述上端铝壳密封盖密封盖合在铝壳的顶部,所述下端铝壳密封盖密封盖合在铝壳的底部,上端铝壳密封盖的内底部开设有导通B空腔顶部和C空腔顶部的通道,所述下端铝壳密封盖的内顶部开设有导通A空腔底部和B空腔底部、C空腔底部和D空腔底部的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发热管穿出铝壳的上下两端分别盖合固定有上端发热管密封盖和下端发热管密封盖,所述上端发热管密封盖和所述下端发热管密封盖的底部分别设有上端发热管密封圈和下端发热管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小豚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小豚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403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煅烧机进气除尘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碰撞功能的充电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