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煅烧机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39956.8 | 申请日: | 201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76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余青霖;王勇;唐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每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2B1/18;F22D11/06;F01K27/00;F01D1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张杰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煅烧 余热 利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煅烧机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有煅烧机,所述煅烧机通过排烟管与余热锅炉相接通,所述余热锅炉通过蒸汽管与热泵的一侧相接通,所述热泵通过导热片与蒸汽发生器固定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通过蒸汽管与汽轮机相接通,所述汽轮机通过轴与发电机转动连接,所述余热锅炉的出烟口通过排烟管与净化箱一端开设的通气口相接通,且所述余热锅炉与净化箱相接通的排烟管内安装有风机。本实用新型通过余热锅炉和热泵的配合使用,将煅烧炉中的余热回收加以利用汽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避免了余热经水冷后排放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采用冷凝器,可将利用后的蒸汽再冷凝回收导入蒸汽发生器再利用,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煅烧机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煅烧机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煅烧炉是炭素生产工艺中的主要设备之一,能够锻烧不同挥发份含量的石油焦,具有锻烧料质量稳定、炭质烧损率低、锻后焦的堆积密度高、操作简单、维护工作量小、连续生产周期长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炭素厂、铝厂和焦炭行业中。
然而原料的锻烧吸热只占煅烧炉热支出的33.5%,而被煅烧烟气所带走的热量占整个煅烧炉热支出的47.9%,且由于煅烧炉烟气有个明显特征,即烟气温度高,但是烟气量小,这就导致炭素厂对于煅烧炉高温烟气的余热回收不太积极,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因此,我们需要提供一种煅烧机余热利用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煅烧机余热利用系统,通过余热锅炉和热泵的配合使用,将煅烧炉中的余热回收加以利用汽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避免了余热经水冷后排放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采用冷凝器,可将利用后的蒸汽再冷凝回收导入蒸汽发生器再利用,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使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煅烧机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有煅烧机,所述煅烧机的排烟口通过排烟管与余热锅炉的进烟口相接通,所述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通过蒸汽管与热泵的一侧相接通,所述热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一端通过蒸汽管与汽轮机的一端相接通,所述汽轮机通过轴与发电机转动连接,所述余热锅炉的出烟口通过排烟管与净化箱一端开设的通气口相接通,且所述余热锅炉与净化箱相接通的排烟管内固定安装有风机。
优选的,所述排烟管设置为铁夹式玻纤布耐高温排烟管。
优选的,所述蒸汽管设置为玻璃棉保温蒸汽管。
优选的,所述汽轮机的一端通过蒸汽管与冷凝器相接通,且所述冷凝器的一端通过软水管接通有蒸汽发生器。
优选的,所述净化箱的一端开设有补水口,且所述净化箱的上端开设有排气口。
优选的,所述净化箱包括有箱盖,所述箱盖的下部设置有外螺纹口,所述外螺纹口与箱体上设置的内螺纹口螺纹连接,且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网状铁板,且所述网状铁板的上端设置有活性炭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余热锅炉和热泵的配合使用,将煅烧炉中的余热回收加以利用汽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避免了余热经水冷后排放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采用冷凝器,可将利用后的蒸汽再冷凝回收导入蒸汽发生器再利用,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净化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净化箱的剖面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中:1、煅烧机;2、排烟管;3、余热锅炉;4、蒸汽管;5、热泵;6、导热片;7、蒸汽发生器;8、汽轮机;9、发电机;10、冷凝器;11、软水管;12、风机;13、通气口;14、净化箱;15、箱盖;1501、外螺纹口;16、箱体;1601、内螺纹口;17、补水口;18、排气口;19、活性炭板;20、网状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每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每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399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