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感应输液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37318.2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11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汤磊;尚希福;陈晓艳;许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3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感应 输液 报警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输液报警器,包括滴管,滴管内放置有磁性浮体;滴管外安装有蜂鸣器,以及与蜂鸣器相连的电源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振荡器和电路处理芯片;振荡器的电感线圈缠绕在滴管外壁下端。本输液报警器通过在滴管的外壁下端缠绕振荡器的电感线圈,当磁性浮体位于滴管上方时,其与振荡器的电感线圈无相互作用,蜂鸣器无动作;当磁性浮体随着滴管内液面的下降而下落进入电感线圈时,由于电磁感应会引起振荡器内电流波动,此时电路处理芯片发出指令,蜂鸣器发出报警声,提示输液人员控制输液。本电磁感应输液报警器不受输液液体自身性质、以及输液时间和光线影响,且装置本身小巧方便,可以消毒清洁后循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感应输液报警器。
背景技术
目前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输液时一般都是通过输液管进行,当液体流完后,通过人为更换输液瓶,在病人病重、熟睡、陪护人员疏忽、夜间输液或医护人员无法顾及的情况下,液体输完仍然未采取措施时,容易出现病人血液回流现象。现有输液报警器专利多是提到光感应监控原理,如CN 208598915 U,这类光感应器在夜间或液体不透光时会受到一定限制,不能准确监控。而一些磁感应输液报警器装置复杂不具有临床实用型或不能循环使用,如CN 206473626 U和CN 109821105 A。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感应输液报警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磁感应输液报警器,包括滴管,所述滴管内放置有磁性浮体;所述滴管外安装有蜂鸣器,以及与蜂鸣器相连的电源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振荡器和电路处理芯片;所述振荡器的电感线圈缠绕在滴管外壁下端。输液前期,滴管内充满液体,此时磁性浮体位于滴管内部上方,与振荡器的电感线圈之间无相互作用,蜂鸣器无动作。当输液即将结束时,磁性浮体随着滴管内液面的下降而下落,当磁性浮体进入振荡器的电感线圈,由于电磁感应会引起振荡器内电流波动,此时电路处理芯片发出指令,蜂鸣器发出报警声,提示输液人员控制输液。
进一步方案,所述振荡器和电路处理芯片之间还安装有放大电路与滤波电路。通过放大电路可以放大流出振荡器的电流信号,再经过滤波电路滤去杂波输出电路信号。
进一步方案,所述磁性浮体包括密封外壳和位于密封外壳内部的磁石;所述磁性浮体的密度小于室温纯水密度。
进一步方案,所述磁性浮体包括密封外壳和位于密封外壳内壁的电感线圈;所述电感线圈延伸出密封外壳壁外且穿过滴管与电源相连,电源给电感线圈提供稳定电流,使其周围产生一定的电磁场;穿出密封外壳到滴管壁之间的电感线圈的长度足够长,以保证磁性浮体可以上下自由移动;所述磁性浮体的密度小于室温纯水密度。
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外壳的材质为聚乙烯塑料。聚乙烯塑料属于无害材料,且性质稳定与液体中物质不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进一步方案,所述滴管的内部上方安装有用于阻止磁性浮体继续上升的第一阻挡物;所述滴管的内部下方安装有用于阻止磁性浮体继续下降的第二阻挡物。所述第一阻挡物或第二阻挡物为水平平行安装在滴管内的聚乙烯塑料细棒,通过第一阻挡物或第二阻挡物的阻挡作用,可限制磁性浮体在滴管中的移动范围。
进一步方案,所述滴管的上方安装有锥形针头。本输液报警器连接于药瓶与医用通用输液管之间,通过锥形针头可方便快速的将本输液报警器插入药瓶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锥形针头上设有旋塞。输液过程中,当液体进入滴管内时,打开旋塞可以排去滴管内的气体,从而使液体优先充满滴管。
进一步方案,所述滴管的底部安装有连接盖,所述连接盖内设置有密封垫片;所述连接盖为中空螺旋盖或卡扣,通过密封垫片使本输液报警器与医用通用输液管顶端针头密封连接;另外将密封垫片设置在连接盖内,更换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未经安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373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