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磨球的生产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36575.4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38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宁国市宁辉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2 | 分类号: | B22C9/2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生产 模具 | ||
一种耐磨球的生产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下模内设有下模腔和下流道,所述的下模的中部设有凸台,所述的凸台为锥形,所述的上模的顶部中心处设有浇铸口,所述的上模的底部设有上模腔和上流道,所述的凸台位于下模上表面的中心处,所述的上模腔与下模腔相配合,形成一个圆形的腔体,所述的凸台与与浇铸口形成浇铸腔,所述的上流道与下流道配合形成浇铸通道,所述的浇铸腔与圆形腔体通过浇铸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该模具使浇铸口内用于补头的钢水量得到了降低,使浇铸完成后的耐磨球与浇铸通道内形成的浇铸头之间具有环状的凹槽,便于工作人员将耐磨球与浇铸头从凹槽处折断,便于后续对耐磨球的打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磨球的生产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耐磨球的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耐磨球主要是通过将钢水浇铸在耐磨球模具中成型,然后经过打磨、淬火和回火等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硬度和耐磨度满足使用要求的耐磨球。耐磨球在浇铸时的模具由于浇铸口与下模之间形成的空间较大,使每次浇铸完成后,耐磨球上残留一大块补头,补头是浇铸耐磨球时,为防止钢水冷却收缩导致模具内填充不足而浇铸过量的钢水形成的多余结构,补头结构较大,不仅浪费浇铸的钢水,增加了成本,而且结构较大的补头与耐磨球分离麻烦,容易在耐磨球上残留较多的补头,不利于后续的打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磨球的生产模具,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磨球的生产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下模内设有下模腔和下流道,所述的下模的中部设有凸台,所述的凸台为锥形,所述的上模的顶部中心处设有浇铸口,所述的上模的底部设有上模腔和上流道,所述的凸台位于下模上表面的中心处,所述的上模腔与下模腔相配合,形成一个圆形的腔体,所述的凸台与与浇铸口形成浇铸腔,所述的上流道与下流道配合形成浇铸通道,所述的浇铸腔与圆形腔体通过浇铸通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的下模上表面上设有锥形限位柱,所述的上模的下表面上设有可与限位柱相配合的限位孔。
进一步,所述的下模的底面上还设有散热槽和支腿,所述的散热槽位于下模底面的中部,所述的散热槽为锥形。
进一步,所述的上模的上流道与上模腔的连接处设有凸起,所述的下模的下流道与下腔体的连接处也设有凸起,所述的上模上的凸起可与下模上的凸起相配合,形成一个环状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1.该模具的下模内设有凸台,使浇铸口与下腔体形成的浇铸腔的腔体减小,浇铸耐磨球时,浇铸口内用于补头的钢水量得到了降低,减小了补头,但浇铸口内钢水的高度依然不变,仍然能实现对模具内浇铸的耐磨球进行补头。
2.该模具的下模的底部设有散热槽和支腿,使下模能离开支撑面,有利于浇铸完成后模具和耐磨球的冷却,节约了时间。
3.浇铸通道与浇铸腔的连接处通过上模上的凸起与下模上的凸起相配合形成的环状的凸起,使浇铸完成后的耐磨球与浇铸通道内形成的浇铸头之间具有环状的凹槽,便于工作人员将耐磨球与浇铸头从凹槽处折断,使耐磨球上残留的浇铸头的量尽可能的小,便于后续对耐磨球的打磨。
附图说明
图1为上模与下模合模时的剖视图。
图2为上模的仰视图。
图3为下模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宁国市宁辉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宁国市宁辉耐磨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365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餐椅侧板生产加工模压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缝自由组合尺寸的静音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