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电托架及三电托架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35944.8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17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甘露华;王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登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B60K1/04;B60L50/60;B60R16/02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孙静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架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电托架及三电托架总成,其中三电托架包括两个三电横梁,三电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的两侧边缘区域和下横梁的两侧边缘区域相连,上横梁的中部区域相对于上横梁的两侧边缘区域朝向远离下横梁的一侧突出,且下横梁的中部区域相对于下横梁的两侧边缘区域朝向远离上横梁的一侧突出,使得上横梁的中部区域和下横梁的中部区域之间形成封闭式的空腔结构,从而使得三电托架的整体刚度较强,不容易引起共振,避免了三电托架的振动幅度过大引发断裂,提高了三电托架的使用寿命,也可有效提升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舒适性)性能及整车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横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电托架及三电托架总成。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纯电驱动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产业不断发展,和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更多涉及电动和控制方面的零部件,如蓄电池、电源模块、电机控制器、三合一等。汽车行驶过程中,装载于三电横梁上的各种电机、电控等零部件,会受到各种复杂路面工况的振动激励,车身作为整车上安装上述部件的主要结构,受到较大的影响,需要对三电系统进行专门的保护或承载结构设计。
目前汽车三电横梁结构基本采用两根横梁平铺,横梁结构均为板状结构,且为开放式结构,现有结构虽然满足强度要求,但三电横梁结构整体刚度偏弱,容易引起共振,导致三电横梁及横梁上的支架振动幅度过大甚至断裂,严重影响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舒适性)性能及整车安全性能,从而降低了横梁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三电横梁结构整体刚度偏弱,容易引起共振,从而降低了横梁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电托架及三电托架总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三电托架,包括两个三电横梁,两个三电横梁沿三电托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沿三电横梁的长度方向上,每一个三电横梁的中部相对于两端突出;每一个三电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沿三电横梁的宽度方向上,上横梁的两侧边缘区域和下横梁的两侧边缘区域分别相连,且上横梁的中部区域相对于上横梁的两侧边缘区域朝向远离下横梁的一侧突出,且下横梁的中部区域相对于下横梁的两侧边缘区域朝向远离上横梁的一侧突出,使得上横梁的中部区域和下横梁的中部区域之间形成空腔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电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的两侧边缘区域和下横梁的两侧边缘区域相连,上横梁的中部区域相对于上横梁的两侧边缘区域朝向远离下横梁的一侧突出,且下横梁的中部区域相对于下横梁的两侧边缘区域朝向远离上横梁的一侧突出,使得上横梁的中部区域和下横梁的中部区域之间形成空腔结构,使得三电横梁的结构为封闭式的空腔结构,从而使得三电托架的整体刚度较强,不容易引起共振,避免了三电托架的振动幅度过大引发断裂,从而提高了三电托架的使用寿命,也可有效提升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舒适性)性能及整车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三电托架,三电横梁的中部区域和两侧边缘区域的过渡连接处相应形成有固定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三电托架,形成空腔结构的上横梁的内壁上沿上横梁的长度延伸方向形成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三电托架,形成空腔结构的下横梁的内壁上沿下横梁的长度延伸方向形成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三电托架,上横梁和下横梁一体成型,或,上横梁的两侧边缘区域和下横梁的两侧边缘区域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登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摩登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359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