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截流井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34428.3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5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彭静博;曹阳;李继洲;马舒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巨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2 | 分类号: | E03F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何星民 |
地址: | 226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污水 截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截流井,其包括截流井本体,所述截流井本体的内部开设有过渡腔,所述截流井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集中管,所述集中管与过渡腔相通,所述集中管靠近截流井本体的管口处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截流井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螺杆,所述控制板的上表面竖直向下开设有升降螺孔,所述驱动螺杆螺纹连接于升降螺孔内。本实用新型具有污水截流量可控、减少污水处理厂内污水淤积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截流井。
背景技术
截流井是一种将多个产生污染的窨井,集中通向污水处理厂的一口井。
现有技术中,设计有一种截流井,参照图1,其包括截流井本体1,截流井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过渡腔11,截流井本体1的外侧相对设置有多个污水进管12和单个集中管13,污水进管12和集中管13分别与过渡腔11相通。这种截流井中的多个污水进管12往过渡腔11内进行灌入污水,而过渡腔11内的污水将会通过集中管13排至污水处理厂。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该现有技术中集中管的管口为敞开式的结构,污水总是保持最大流量排至污水处理厂内,而污水处理厂对于污水的处理量有限,因此当污水较多时,污水处理厂内便会因处理不及时而淤积大量污水,故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截流井,具有污水截流量可控、减少污水处理厂内污水淤积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截流井,包括截流井本体,所述截流井本体的内部开设有过渡腔,所述截流井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集中管,所述集中管与过渡腔相通,所述集中管靠近截流井本体的管口处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截流井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螺杆,所述控制板的上表面竖直向下开设有升降螺孔,所述驱动螺杆螺纹连接于升降螺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能够启动驱动电机,使得驱动电机上的输出轴带动驱动螺杆转动,这样,与驱动螺杆螺纹连接的控制板便会随着驱动螺杆的转动而上下移动,因此,从集中管的管口进入的污水流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起到了随时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靠近截流井本体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上设置有若干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穿过连接盘并螺纹连接于截流井本体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能够定期拧下锁紧螺栓来对驱动电机做保养,从而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盘的下表面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盘,所述控制板上表面位于升降螺孔的两侧分别竖直向下开设有导向孔,两所述导向杆远离连接盘的一端分别穿过截流井本体并嵌设于相应的导向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的设置,防止了驱动螺杆转动时,驱动螺杆与控制板之间的螺纹连接副因摩擦而发生转动,因此提高了控制板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各所述导向杆远离连接盘的端部分别开设有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的开设,加快了导向杆嵌设于导向孔内时所消耗的时间,因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截流井本体内部过渡腔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位于控制板的下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的设置,使得控制板向下移动至截流井本体的底部时,能够与密封垫相抵触,这样便能减少污水穿过控制板,因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巨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巨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344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钢化膜强度测试的落球冲击试验机
- 下一篇:稻田田埂灌溉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