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体车库智能标号喷涂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33026.1 | 申请日: | 2019-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78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仁梅 |
| 主分类号: | B05B13/00 | 分类号: | B05B13/00;B05B12/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75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车库 智能 标号 喷涂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智能标号喷涂设备,其节省人力,节省寻找标号的时间,提高实用性;包括底板、四组脚轮、喷涂装置、压力喷涂机、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四组轴承座、两组转轴、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摇杆、放线滚筒、收线滚筒、主动齿轮、被动齿轮、第一导向轴、第二导向轴、第三导向轴、第四导向轴、标号软尺和两组固定装置,四组脚轮对称安装在底板的底端,底板的顶端中部设置有贯穿底板顶端和底端的安装孔,喷涂装置的后端与安装孔的后端固定连接,喷涂装置的前端与安装孔的前端固定连接,喷涂装置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喷涂装置的底端设置有贯通喷涂装置腔室的开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智能标号喷涂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汽车走进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停车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立体车库的发展已然成为趋势,立体车库在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喷涂标号,而现有的喷涂设备需要人工手持进行喷涂,同时需要在众多喷涂使用的通透模型中找出需要喷涂的标号模型,浪费时间,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省人力,节省寻找标号的时间,提高实用性的立体车库智能标号喷涂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车库智能标号喷涂设备,包括底板、四组脚轮、喷涂装置、压力喷涂机、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四组轴承座、两组转轴、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摇杆、放线滚筒、收线滚筒、主动齿轮、被动齿轮、第一导向轴、第二导向轴、第三导向轴、第四导向轴、标号软尺和两组固定装置,四组脚轮对称安装在底板的底端,底板的顶端中部设置有贯穿底板顶端和底端的安装孔,喷涂装置的后端与安装孔的后端固定连接,喷涂装置的前端与安装孔的前端固定连接,喷涂装置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喷涂装置的底端设置有贯通喷涂装置腔室的开口,压力喷涂机的顶端固定安装在喷涂装置腔室的顶端,压力喷涂机的低端设置有喷头,喷头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加强筋,两组加强筋均与喷涂装置的内壁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对称安装在底板的顶端,两组轴承座竖直并列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的前端,另外两组轴承座竖直并排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板的后端,两组转轴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四组轴承座上,上方转轴的后端穿过第一支撑板与第一连接杆的前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后端与第二连接杆的右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左部通过螺栓与摇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放线滚筒和收线滚筒分别套设并固定在两组转轴的圆周外壁上,且放线滚筒位于收线滚筒的上方,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转轴上,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喷涂装置的右端顶部倾斜设置有两组第一安装板,第一导向轴可转动安装在两组第一安装板之间,喷涂装置的左端顶部倾斜设置有两组第二安装板,第二导向轴可转动安装在两组第二安装板之间,喷涂装置的右端底部设置有两组第三安装板,第三导向轴可转动安装在两组第三安装板之间,喷涂装置的左端底部设置有两组第四安装板,第四导向轴可转动安装在两组第四导向轴之间,标号软尺的一端固定在放线滚筒上,标号软尺张紧绕设在第二导向轴、第四导向轴、第三导向轴和第一导向轴上且标号软尺的另一端固定在收线滚筒的圆周外壁上,标号软尺的表面依次设置有多组用于喷涂标号使用的通透模型,底板的右端设置有凸台,两组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在凸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车库智能标号喷涂设备,其中固定装置还包括螺杆和垫脚,凸台的底端对称设置有两组贯穿凸台底端和顶端的螺纹孔,螺杆的顶端螺装穿过凸台,螺杆的底端与垫脚的顶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车库智能标号喷涂设备,每组螺杆的顶端均设置有蝶形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车库智能标号喷涂设备,还包括两组防退螺母,两组防退螺母分别螺装套设在两组螺杆上,两组防退螺母的顶端均与凸台的底端贴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车库智能标号喷涂设备,放线滚筒与收线滚筒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仁梅,未经李仁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330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锡原料皮带运输过程中粉尘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壬二酸氢铵制备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