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控制的墙壁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32920.7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7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翁国华;蔡在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945 | 分类号: | H03K17/945;G06F3/0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285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手势 识别 控制 墙壁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控制的墙壁开关,包括盖体、设置在盖体内的传感器组件和控制板组件;所述盖体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后盖的顶部开口,所述前盖盖合在后盖的开口上;所述传感器组件、控制板组件由上自下依次设置在后盖内,所述控制板组件与传感器组件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的上表面贴合在前盖的内壁上,所述传感器组件的上表面设置有手势传感器和红外光源,所述手势传感器与红外光源电性连接;所述前盖上设置有若干透光孔,所述透光孔的位置与手势传感器和红外光源的位置相对应;通过上述设置,使用时无需用手直接接触开关,实现开关的非接触式控制,避免在手湿等特殊情况下接触开关而产生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壁开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墙壁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墙壁开关大多为机械开关或者智能开关,均需要操作者用手接触式操作,给人体验感较差,特别是机械开关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手湿的情况触碰墙壁开关,会存在安全风险,给人带来不便。而智能开关本身需要供电,因此智能开关所控制的电源输出与智能双控开关之间的控制信号传递需要不同的导线传输,因此市面上智能开关布线比机械开关布线多,导致无法相互替换。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控制的墙壁开关,旨在实现非接触式控制,避免在特殊情况下接触开关而引起安全风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控制的墙壁开关,包括盖体、设置在盖体内的传感器组件和控制板组件;所述盖体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后盖的顶部开口,所述前盖盖合在后盖的开口上;所述传感器组件、控制板组件由上自下依次设置在后盖内,所述控制板组件与传感器组件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的上表面贴合在前盖的内壁上,所述传感器组件的上表面设置有手势传感器和红外光源,所述手势传感器与红外光源电性连接;所述前盖上设置有若干透光孔,所述透光孔的位置与手势传感器和红外光源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的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控制的墙壁开关,其中,所述控制板组件包括火线输入接口、单火取电电路、稳压电源电路、控制单元、第一继电器和第一输出接口;所述火线输入接口、单火取电电路、稳压电源电路依次电性连接,所述稳压电源电路分别与控制单元、传感器组件供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传感器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与火线输入接口电性连接,第一继电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出接口电性连接,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的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控制的墙壁开关,其中,所述控制板组件还包括第二继电器和第二输出接口;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与火线输入接口电性连接,第二继电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输出接口电性连接,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的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控制的墙壁开关,其中,所述传感器组件的上表面还设置有指示灯,所述稳压电源电路与指示灯供电连接;所述前盖上开有指示孔,所述指示孔内嵌有荧光片且指示孔的位置与指示灯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的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控制的墙壁开关,其中,所述前盖的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透光孔设置在凹槽的底部,所述凹槽的开口上盖合有滤光片。
所述的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控制的墙壁开关,其中,所述红外光源设置有三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手势传感器的左方、右方、下方三个位置。
所述的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控制的墙壁开关,其中,所述前盖的外侧面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固定孔。
所述的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控制的墙壁开关,其中,所述前盖的外侧面边缘上盖合有装饰框。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329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