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变传动比机构及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31979.4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36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冯浩轩;屈小贞;李进;李刚;刘丛浩;陈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3/02 | 分类号: | B62D3/02;B62D5/04;F16H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周婷 |
地址: | 121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传动比 机构 转向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传动比机构,包括:外壳,其内壁沿轴向均布多条直线凹槽;第一端盖,其与外壳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将可变传动比机构与转向机构固定;第一电磁铁,其固定在第一端盖内侧;第二端盖,其与第一端盖对称设置,且与外壳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电磁铁,其固定在第二端盖内侧;套筒,其设置在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且其靠近第二电磁铁的一端与转向齿轮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筒的外壁具有曲线凹槽;钢球环形架,套设在套筒外部;多个钢球,其可转动的均布在钢球环形架上,钢球的内侧与所述曲线凹槽相匹配,外侧与直线凹槽相匹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转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传动比机构及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安全稳定性日益重要,而作为操控汽车行进方向的转向系统对汽车行驶安全性尤为重要。实际行车中我们期望的汽车转向系统既要在低速下具有较小的转向传动比,又要在高速下具有较大的转向传动比。而作为传统汽车的常规转向系统无论汽车在低速下或高速下行驶,其转向盘与前轮转向角比值始终是固定不变的。
与常规转向系统相比,可变传动比式转向系统具有更为直接的转向传动比,可根据车速变化及时切换对应的转向传动比。可变传动比式转向系统可根据车速变化实时改变转向传动比来调整对应的前轮转角,且不影响转向系统的操控响应。在车速较低的范围内时,车辆会变得更加灵活、更加易于操控;而在较高的车速范围内,可变传动比式转向系统的转向传动比将变得更加间接来保障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可变传动比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磁力作用驱动钢球环形架结构滑移来实现连接转向轴的外壳与连接转向器的套筒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通过力作用驱动钢球环形架结构滑移来实现连接转向轴的外壳与连接转向器的套筒相对转动的可变传动比式转向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变传动比机构,包括:
外壳,其内壁沿轴向均布多条直线凹槽;
第一端盖,其与所述外壳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可变传动比机构与转向机构固定;
第一电磁铁,其固定在所述第一端盖内侧;
第二端盖,其与所述第一端盖对称设置,且与所述外壳另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电磁铁,其固定在所述第二端盖内侧;
套筒,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之间,且其靠近所述第二电磁铁的一端与转向齿轮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外壁具有曲线凹槽;
钢球环形架,套设在所述套筒外部;
多个钢球,其可转动的均布在所述钢球环形架上,所述钢球的内侧与所述曲线凹槽相匹配,外侧与所述直线凹槽相匹配;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端盖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转向齿轮轴上,当所述钢球环形架沿所述套筒轴向运动时,所述钢球能够同时在所述直线凹槽和所述曲线凹槽内运动,使所述外壳与所述套筒能够相对转动。
优选的是,还包括:
所述套筒、所述第一电磁铁和外壳之间形成第一密封容纳腔;
所述套筒、所述第二电磁铁和外壳之间形成第二密封容纳腔;
第一油腔通道,其设置在所述套筒和所述转向齿轮轴的内部;
第一内油孔,其设置在所述套筒上,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容纳腔内,与所述第一油腔通道连通;
第一外油孔,其设置在所述转向齿轮轴,且与所述第一油腔通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业大学,未经辽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319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族箱用多功能照明射灯
- 下一篇:窨井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