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31894.6 | 申请日: | 2019-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12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袁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珠江海咸水淡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李锦华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室 废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水槽、喷雾装置、除尘装置、尾气降温装置、尾气加热装置、冷凝水回收装置和冷冻机。本实用新型利用喷雾使实验室废水喷射成雾状,而后与尾气加热装置的热风接触传热,蒸发成气体,因而带出了废水中挥发性的气体,而废水中所有非挥发性物及悬浮物、盐份成为干粉,在除尘装置中与尾气分离,继而将尾气进行降温,使其重新凝结成水,而未能冷凝成水的尾气被尾气加热装置加热成热风,作为喷雾装置的热风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高效地净化实验室废水,且设备整体简单易安装,有利于工业化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全国各类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化验室、研发中心、废水站以及环保部正在全国设立的立体环境监测网站、能产生实验室废水的点,总数量概念上已近万个。
实验室废水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量少:单个实验室废液量在1-3kg/d,废水量5-50kg/d,且实验室分布较为分散,难以集中处理;2、三高:COD、NH3N、TP、TDS,一般都在5000-50000mg/L区间,一公斤实验室废水污染当量可相当于300-500公斤生活废水;3、复杂:污染物组份,理论上全覆盖了所有的化学试剂,与所有各行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国民经济所有待检产品组份,例如重金属、无机盐、有机溶剂等。
基于上述特点,实验室废水处理形成了如下限制:1、由于有重金属存在,法规上是不可以稀释处理,更不允许稀释排放;2、理论上,不同种类污染物都有最有效处理工艺,但对实验室废水的组成及其复杂,如果针对性地进行工艺组合,整机处理设备的成本就会很高。
随着国家环保监控政策收紧,全国各地环保部门已严查实验室废水达标排放或委外处理。目前各地危废公司对实验室废水的委外收费已在1-3万元/吨区间。现有的实验室废水处理设备普遍成本较高或处理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实验室废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实验室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水槽、喷雾装置、除尘装置、尾气降温装置、尾气加热装置、冷凝水回收装置和冷冻机,所述废水槽的出水口与喷雾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喷雾装置的出气口与除尘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除尘装置的出气口与尾气降温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尾气降温装置的出气口与尾气加热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尾气加热装置的出气口与喷雾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尾气降温装置的出水口与冷凝水回收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冻机的冷水出口与尾气降温装置的冷源入口连通,所述冷冻机的热水出口与尾气加热装置的热源入口连通。
其中,所述除尘装置包括旋风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所述喷雾装置、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和尾气降温装置依次连通。
其中,所述尾气降温装置包括尾气冷却装置和尾气冷凝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尾气冷却装置、尾气冷凝装置和尾气加热装置依次连通,所述冷凝水回收装置的出水口与尾气冷却装置的冷源入口连通,所述冷冻机的冷水出口与尾气冷凝装置的冷源入口连通。
其中,所述尾气加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和电热器,所述尾气降温装置、换热器、电热器和废水槽依次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热源入口与冷冻机的热水出口连通。
其中,所述冷凝水回收装置包括冷凝水槽、碳生物塔和循环泵,所述尾气降温装置的出水口与碳生物塔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碳生物塔的出水口与冷凝水槽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凝水槽的出水口通过所述循环泵与碳生物塔的进水口连通。
其中,所述碳生物塔的中部设置有活性炭,所述碳生物塔的进水口设置于碳生物塔的下部,碳生物塔的出水口设置于碳生物塔的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珠江海咸水淡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珠江海咸水淡化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318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