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动负压吸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31886.1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83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潘咏涛;彭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B01D46/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双马智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吸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手动负压吸引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负压吸引装置不便于手动驱动的问题,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气囊,气囊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接管,接管远离气囊的一端用于与pH胶囊手柄的吸引端连接,气囊上还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接口,接口处设有用于关闭接口的盖板;首先打开盖板,此时的接口处于打开状态,然后使气囊的气体从接口和接管排出,随后用盖板将接口关闭,此时,气囊仅可与接管连通且气囊内部形成负压,随后释放对气囊施加的外力,气囊在回弹时便向pH胶囊手柄的吸引端吸收外界气体,从而实现了负压的手动驱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手动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胃食管腔因过度接触(或暴露于)胃液而引起的临床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称为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其中包括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的缺陷,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也有食管外诸多机械因素的功能紊乱。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仅凭临床表现难以区分生理性胃食管反流或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目前必须采用综合诊断技术。凡临床发现不明原因反复呕吐、咽下困难、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难治性哮喘、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出现窒息、呼吸暂停等症状时都应考虑到胃食管反流存在的可能性,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现有的产品中有一名为无线PH胶囊检测系统,其主要原理为在受检者的食道指定位置挂一颗胶囊状设备,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96小时),采集食道的pH值,以确定受检者是否出现胃酸反流的现象,以及反流现象的严重程度,为医生诊断提供数据支撑。现目前无线pH胶囊是以一个导向装置送达受检者食管的指定位置,并在负压装置辅助下,将食道粘膜吸一部分至胶囊体内,然后由医生完成胶囊挂于食管壁上的操作。待胶囊完成工作后,会在一周只能完成自动的脱落,最后由下消化道排出体外。
但现有的负压辅助装置,通常采用的是电驱动来产生负压,断电时无法使用,具体使用时,需要外接电动吸引器或者利用中心负压提供吸力,从而产生负压吸引,限制了电外科设备ESU、激光刀、高频手术刀等相关工具在开放性手术中吸附pH胶囊时的使用条件,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手动负压吸引装置,可手动产生负压吸力。
一种手动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气囊,所述的气囊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接管,所述的接管远离气囊的一端用于与pH胶囊手柄的吸引端连接,所述的气囊上还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接口,所述的接口处设有用于关闭接口的盖板;通过此种结构设计,使用时首先打开盖板,将接口处于打开状态,然后用外力挤压气囊,使气囊的气体从接口和接管排出,当气囊内的气体排出到位时用盖板把接口关闭,此时的气囊仅与接管连通且气囊内部形成负压,随后释放对气囊施加的外力,由于接管远离气囊的一端与pH胶囊手柄的吸引端连接,当气囊在回弹时便向pH胶囊手柄的吸引端吸收外界气体。
在上述的手动负压吸引装置中,所述的盖板与气囊固定连接,所述的盖板上设有排气孔,所述的排气孔内设有单向阀;通过此种结构设计,由于盖板与气囊固定连接,此时通过控制单向阀的连接与断开,即可实现气囊内部气体向排气孔的单向流动,此过程仅需控制单向阀的开关即可,操作简单。
在上述的手动负压吸引装置中,所述的盖板上还设有吸气孔,所述的吸气孔处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吸气孔的堵头;其中,堵头与吸气孔螺纹连接,通过此种结构设计,当气囊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孔排出到位后,关闭单向阀,并将堵头旋进吸气孔内,此时气囊仅可与接管连通且气囊内部形成负压,随后释放对气囊施加的外力,气囊便在回弹时向PH胶囊手柄的吸引端吸收外界气体;最后,将已经堵住吸气孔的堵头取下后,气囊与外界连通,且气囊内部的大气压力再次与外界相同,即可重复实现手动产生负压的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318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