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集中式或分散式供水过滤处理的净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31077.0 | 申请日: | 2019-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6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严光玉;陈晓通;张思寻;刘倩;王思琪;康荣华;蔡溪莲;周芳;王容;粟芹;刘海婧;杨倩;刘佳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01/10;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四川知石律师事务所 51240 | 代理人: | 王美健 |
| 地址: | 6102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集中 分散 供水 过滤 处理 净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集中式或分散式供水过滤处理的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由以下模块单元拼装组成:进水模块单元、杀菌模块单元、深度过滤单元、膜过滤单元和出水模块单元,所述进水模块单元和出水模块单元均由第一模块本体组成,所述杀菌模块单元和深度过滤单元均由第二模块本体组成,杀菌模块单元内安装有紫外线灯排,深度过滤单元内安装有具有活性炭夹层的海绵层。本实用新型的净水装置相比于传统的净水器来说,对原水的水质条件适应能力更强,使用周期更持久,能够处理传统净水器不能直接处理的原水,过滤效果突出,克服了传统家用净水设备不适用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设计更方便使用者检修、保养及更换,更符合人性化设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或分散式供水水质条件过滤处理的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家用净水器主要是对自来水进行过滤处理,自来水在从水厂出来之前,需要经过多道过滤程序进行处理,其处理后的原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后再供给居民用水,一般地,自来水的水质参数主要为硬度和浑浊度,自来水的水质硬度和浑浊度根据水厂采用的水源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一般为浑浊度小于3度的、硬度为150-300mg/L的中硬水,传统家用净水器对该水质条件的自来水能够起到很好的过滤效果,传统家用净水器通过其内部的反渗透膜或/和超滤膜,以及活性炭对自来水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后的自来水的硬度能够在150mg/L以下,达到软水的条件,由此实现直接饮用,在传统自来水的水质条件下,家用净水器的使用周期一般为3-6个月,即在3-6个月后就需要更换和清洗滤芯。
然而,对于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或分散式供水的水质条件,目前并无专有过滤设备,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目前绝大部分农村的饮用水源来自于地下井水或山泉水,地下井水或山泉水的水质条件差,其硬度一般高于500mg/L,浑浊度达到6度以上,目前农村使用的罐式储水器仅存在简单的过滤网+滤布的过滤结构,其仅能将原水中部分悬浮物和大部分大粒径固体杂质滤出,而对原水的硬度无实质性影响,原水的浑浊度也只能达到5度,由于缺乏专有过滤设备,如果采用传统家用净水器来对罐式储水器的原水进行进一步过滤处理,其虽然能够将原水的硬度降至300mg/L以下,浑浊度降至4度以下,但是净水器的滤芯损耗严重,对于一般超滤膜+活性炭的滤芯来说,其使用周期不足10天,这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农村使用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开销,并且过滤效果也不能完全达到软水状态,使用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适用于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或分散式供水水质条件过滤处理的净水装置,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多次过滤结构的设计,得到了适合农村饮水条件使用的净水设备,克服了传统家用净水设备不适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集中式或分散式供水过滤处理的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从上至下依次由以下模块单元拼装组成:进水模块单元、杀菌模块单元、深度过滤单元、膜过滤单元和出水模块单元,所述进水模块单元和出水模块单元均由第一模块本体组成,所述第一模块本体具有空腔结构,第一模块本体的一端收口形成盖体,盖体上设置有管接头,第一模块本体的另一端敞口,敞口处设置有用于形成密封拼装结构的型面卡槽,所述杀菌模块单元和深度过滤单元均由第二模块本体组成,所述第二模块本体具有空腔结构,第二模块本体的两端均敞口且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密封安装的拼装结构,当第二模块本体的空腔内固定安装紫外线灯排时,其形成杀菌模块单元,当第二模块本体的空腔内安装具有活性炭夹层的海绵层时,其形成深度过滤单元,所述膜过滤单元主要由含有树脂膜的膜框架构成,膜过滤单元用于对水体进行膜过滤处理。
进一步,第一模块本体敞口的一端设置有带滤孔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模块本体内,第一支撑板的端面形状与第一模块本体空腔横截面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第二模块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带滤孔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可拆卸连接在第二模块本体内,第二支撑板的端面形状与第二模块本体空腔横截面形状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310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