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连接器及屏蔽线缆系统的线注入法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29282.3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05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顾佳丽;刘媛;潘青梅;盛忠一;张华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器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上海添唯认证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G01R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璀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7 | 代理人: | 王文颖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连接器 屏蔽 线缆 系统 注入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连接器及屏蔽线缆系统的线注入法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注入装置和右注入装置,左注入装置内设有与连接器固定座的一端卡接的第一孔,连接器固定座的另一端设有与连接器一端匹配连接的开口,右注入装置内设有与屏蔽线缆的一端卡接的第二孔,左注入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一转接头,右注入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二转接头,第一转接头与第二转接头之间通过注入线连接;连接器固定座中设有与连接器一端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上固定有第二电阻。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屏蔽线缆直径大小的问题,解决了连接器及屏蔽线缆系统总成表面转移阻抗的测试,通过电路板焊接可以有效地解决屏蔽线缆圆周阻抗分布不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连接器及屏蔽线缆系统的线注入法测试装置,属于汽车连接器及屏蔽线缆系统表面转移阻抗检测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屏蔽线缆是由导体使用多股裸铜或镀锡铜丝,pvc绝缘,芯线胶合铝镁丝隔离,最外层为镀锡铜编织隔离,pvc外皮构造而成的,它的作用是避免干扰信号进入内层导体干扰同时降低传输信号的损耗。
汽车屏蔽线缆要获得一个持久不变的平衡特性,就是在所有芯线外加多一层铝箔进行接地,或者采用编织成网状的金属线和采用金属薄膜的方法,有单屏蔽和多屏蔽的多种不同方式。单屏蔽是指单一的屏蔽网或屏蔽膜,其中可包裹一条或多条导线。多屏蔽方式是多个屏蔽网,屏蔽膜共处于一条线缆中。有的用于隔绝导线之间的电磁干扰,有的是为了加强屏蔽效果而采用的双层屏蔽。这些屏蔽措施保护,都是为了创造一个平衡环境,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特性。汽车屏蔽线缆的屏蔽原理是利用金属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抵消原理来防止外部电磁干扰进入线缆,同时也阻止内部信号辐射出去,干扰其他设备的工作。
屏蔽层的结构最常见的是金属网状编织层,其使用方便、重量轻。在通常情况下,金属网状编织的屏蔽效能随编织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频率的上升而下降。当频率越高,吸收损耗就越大;频率较低时,吸收损耗就很小。但在低频磁场中,屏蔽效能除了随频率变化外,还随编织密度和材料磁导率有关。屏蔽线缆的屏蔽层只有在接地之后才能起到屏蔽作用。当线缆工作在低频时,其长度比波长短得多,为不使屏蔽层上有电流流通,必须要将屏蔽层完全良好地接地。如果接地不良,会在传输过程的某两点之间形成电位差,从而产生电流流过,造成干扰,降低屏蔽效能。
汽车连接器的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独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及屏蔽线缆系统表面转移阻抗—线注入法的测试装置,大多数的装置只针对屏蔽线缆表面转移阻抗—线注入法,采用的标准是IEC 62153-4-6,但是电动汽车中不但要考虑屏蔽线缆自身的屏蔽效能,同时也要考虑连接器与屏蔽线缆系统总成的屏蔽效能,防止外部电磁干扰进入屏蔽线缆,同时也阻止内部信号辐射出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了如何在保证屏蔽线缆自身的屏蔽效能的同时,提高连接器与屏蔽线缆系统总成的屏蔽效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连接器及屏蔽线缆系统的线注入法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于待测电动汽车连接器及屏蔽线缆系统两端的左注入装置和右注入装置,左注入装置内设有与连接器固定座的一端卡接的第一孔,连接器固定座的另一端设有与连接器一端匹配连接的开口,右注入装置内设有与屏蔽线缆的一端卡接的第二孔,左注入装置的顶部设有通过同轴线缆与测试设备相连接的第一转接头,右注入装置的顶部设有方便与第一电阻相连的第二转接头,第一转接头与第二转接头之间通过紧贴待测电动汽车连接器及屏蔽线缆系统的注入线连接;连接器固定座中设有与连接器一端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上固定有第二电阻。
优选地,所述的注入线由于多股平行导线组成;注入线和待测电动汽车连接器及屏蔽线缆系统的外导体组成一段传输线,传输线为注入电路。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转接头与第二转接头均为SMA转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器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上海添唯认证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器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上海添唯认证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292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