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28983.5 | 申请日: | 2019-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5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罗翱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药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 代理公司: | 广州汇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3 | 代理人: | 童卫忠 |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骨科 上肢 抬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软质材料制成、且呈“L”形的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一与所述本体同向延伸的、用于放置手臂的放置孔;所述放置孔包括用于放置上臂的水平段和用于固定前臂的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的底部与所述本体底面之间的距离为10‑20cm;所述放置孔的侧壁设有用于供手臂插入的开口,所述开口自所述放置孔的侧壁延伸至所述本体的内侧面上。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垫高、固定和保护患肢,在垫高患肢后,患者可调整体位,在使用时更加灵活,并且更为舒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
背景技术
上肢创伤或手术后常出现肢体肿胀,影响静脉回流和动脉供血,使肢体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血液供应,严重时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上肢骨折或术后的病人,通常需要将上肢抬高,使之高于心脏水平10~15厘米,有利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和疼痛,从而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垫枕头衣物或是三角托板的方式抬高上肢。采用枕头垫高的方式,上肢易自然滑落,无法起到有效的抬高作用,并且枕头衣物的高度高低不平,易引发患者的不适以及影响康复。此外,枕头垫高时,除了与枕头接触的位置能够承托受力,手臂的其余部位都处于悬空状态,易造成患者手臂酸胀不适。
而采用三角托板的方式,是将患肢的上臂和前臂都固定在托板上,在固定之后,患者只能以伸直上肢的姿势卧床,不能站立或坐立,手臂也无法进行屈肘动作。三角托板的方式存在着以下缺陷:其一,由于患者只能长期保持卧姿,无法变换其他体位,使用方式非常固定,不够灵活,并且长期保持卧姿,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不利于康复。其二,三角托板长时间与皮肤接触,透气性差,导致接触位置的皮肤不适。其三,在采用三角托板固定患肢时的操作步骤相对繁琐,使用时较为麻烦。
综上所述,目前没有专用于抬高患肢的装置,而临床上用于抬高患肢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垫高、固定和保护患肢,在垫高患肢后,患者可调整体位,在使用时更加灵活,并且更为舒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包括软质材料制成、且呈“L”形的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一与所述本体同向延伸的、用于放置手臂的放置孔;所述放置孔包括用于放置上臂的水平段和用于固定前臂的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的底部与所述本体底面之间的距离为10-20cm;所述放置孔的侧壁设有用于供手臂插入的开口,所述开口自所述放置孔的侧壁延伸至所述本体的内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左右侧面上均设有若干与所述放置孔相通的透气孔。
优选地,所述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还包括魔术贴,所述魔术贴毛面和勾面分别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开口的末端向两侧延伸形成敞口。
优选地,所述水平段底部在与所述竖直段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承托肘部的凹陷部。
优选地,所述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本体外部的布套。
优选地,所述本体由海绵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放置孔的孔径为14-16cm。
优选地,所述放置孔与所述本体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2cm。
优选地,所述开口的宽度为2-4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其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药科大学,未经广东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289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壳山核桃水培育苗床运苗车
- 下一篇:单筋蹄车铣复合专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