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靠背端子拉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28589.1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76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启赋小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5/10 | 分类号: | B21F15/10;H01R43/04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弘广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9 | 代理人: | 向用秀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靠背 端子 拉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靠背端子拉线机,属于拉线机领域;其包括电机,随电机转动的丝杆;沿丝杆轴线方向设有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第二夹具通过螺帽与丝杆连接;丝杆转动时驱动螺帽沿丝杆轴线方向发生位移,带动第二夹具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夹具;与背靠背端子连接的金属丝依次与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连接;第二夹具不断远离和靠近第一夹具,实现逐段拉动金属丝;其结构简单,且灵活好用;可以铆压工艺同步进行,同时可以保证拉线过程中相邻背靠背端子之间的间距相等,保证了生产的质量;该设备提高背靠背端子的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实现批量生产背靠背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线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靠背端子拉线机及拉线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接线端子组件通常由导线以及与导线连接的接线端子组成;导线与接线端子之间不仅需要形成稳固的连接结构,而且需要形成电性连接,从而将例如数据等电信号传输到与该接线端子组件对接的另一连接器;为了使导线与接线端子之间形成牢靠的电性连接。
现有的金属丝的连接端子在与金属丝的连接过程中,通常是先将金属丝的一端与第一个端子连接好,再将金属丝的另一端与第二个连接端子连接好;这种接线端子和接线方法存在接线效率低的弊端,每根金属丝需要与接线端子之间通过两次压铆实现连接。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人在先研发了一种背靠式金属丝连接端子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1920376657.6;同时为了批量生产加工该背靠背端子提交了专利号为201921838188.1,专利名称为用于压合铆接背靠背端子的上刀具及下刀具的专利;由于背靠背端子结构的特殊性,常规的拉线机器无法直接用于背靠背端子的拉线过程;基于此,本明人研发了一种用于背靠背端子生产过程中拉线的机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清楚、简洁的描述本拉线机器的结构和拉线过程,先对背靠背端子的结构和加工工艺进行简单的介绍;参阅图1-图3;背靠背端子包括一对环形的固定部1;固定部1两侧分别设有伸长部2;伸长部2的侧面设有可发生卷曲的金属片3;在将背靠背端子加工为成品接线端子过程中;第一步需要将金属丝5沿着伸长部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步,压铆金属片3,使得金属片3与金属丝5固定在一起;第三步,切断一对固定部1之间的连接,形成两个环形固定部1通过金属丝5连接的结构;两个固定部1用于分别连接在不同的电子设备上;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金属丝5是非常长的一根,单根金属丝5要与多个背靠背端子串接后,再进行第三步;在第二步过程中,完成单个背靠背端子与金属丝5的连接工艺后,需要拉动金属丝5,使得金属丝5未连接的端部的部分继续沿着下一个背靠背端子伸长部2的长度方向放置,继续压铆连接金属丝5的工艺;如此循环;本实用新型的拉线机器用于在第二步中拉动金属丝5。
本实用新型的,背靠背端子拉线机包括导向轮组件4、电机7,随电机7转动的丝杆6;沿丝杆6轴线方向设有第一夹具91和第二夹具92;无外力驱动时第一夹具91相对丝杆6轴线方向不发生位移,第二夹具92与螺帽固定连接,螺帽与丝杆6之间螺纹配合;当丝杆6转动时,螺帽与丝杆6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螺帽在丝杆6轴线方向发生位移,带动第二夹具92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夹具91;连接了背靠背端子金属丝5穿过导线轮组件后被第一夹具91或第二夹具92夹持住,初始时第一夹具91和第二夹具92靠近在一起,当电机7正转,第一夹具91松开,第二夹持夹紧,并在电机7作用下拉动连接了背靠背端子金属丝5远离导向轮组件4;随后电机7反转,第一夹具91夹紧,第二夹持松开,第二夹具92再次靠近第一夹具91, 并夹持住第一夹具91附近的金属丝5;电机7再次正转,第二夹具92又一次拉动连接了背靠背端子金属丝5向运动远离导向轮组件4运动一段距离;依次循环实现拉线过程。
其中,第一夹具91与第二夹具92之间的距离最远时,金属丝5在第一夹具91与第二夹具92之间的长度与金属丝5在第一夹具91与背靠背端子完成压铆的位置之间的长度相等,保证拉线过程中相邻背靠背端子之间的间距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启赋小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启赋小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285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打印连接油箱的漏斗
- 下一篇:一种高含水有机质固废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