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眼科用球筋膜下注射针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27374.8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56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卞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杜权 |
地址: | 01003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眼科 筋膜 注射 针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眼科用球筋膜下注射针头,包括注射器和针头,注射器上安装有呈弧形状且曲率半径为13mm的针头,注射器包括空筒、孔头、活塞、活塞轴和活塞柄,活塞轴位于空筒内侧的一端连接有活塞,活塞轴位于空筒外侧的一端连接有活塞柄,针头包括针栓、针梗和针尖,针栓安装在孔头上,针栓上安装有针梗,针梗上设置有针尖。本实用新型改进的眼科用球筋膜下注射针头,方便贴合不同眼球表面穿行,改进的针头末端为斜面,尖端为子弹头形,较为钝圆,在巩膜表面穿行阻力小且不会刺破眼球,可将药物准确且安全的送达作用部位,由于切口方向与球结膜张力方向一致,故切口本身可自闭免缝合,可减轻患者痛苦和压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的眼科用球筋膜下注射针头。
背景技术
球筋膜下注射,是眼科常见的眼部给药途径。药物主要经巩膜渗入,使药物在晶状体及虹膜后的部位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主要适用于眼后段疾病及视神经疾病,也有用于术前局麻给药,由于药物经巩膜渗入,给药途径短,故药物所需剂量小,大大降低了药物副作用,且药效迅速确切,临床应用范围较广。
目前常用注射针为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2.5ml或1ml),注射方法为针尖刺进眼球筋膜后,沿巩膜弧度向后推进1.5cm,也可在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垂直进针1.5cm,针尖达眼球赤道平面之后,回抽无血液,注入药液,也有文献报道在部分白内障或青光眼手术中应用Helon针头(也称为钝针头)注射2%利多卡因球筋膜下麻醉。
该种操作方式存在以下劣势:由于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尖锋利且为直针头,在追求注射部位准确的同时,很容易刺穿眼球,危险性大大增加,且对注射者操作技术要求很高,相反,若担心注射事故而过于追求安全性,又很容易牺牲注射部位的准确性,而使药物无法送达球筋膜下相应部位,被推注于球结膜下组织,无法起到相应治疗效果。
文献报道中应用Helon针头注射2%利多卡因球筋膜下麻醉,需在手术室进行,手术显微镜下剪开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充分暴露术区巩膜,直视下用Helon针头将药物注射于球筋膜下,此方法之所以使用Helon针头,也是追求安全,无刺破眼球之忧,且由于作用部位直接,故减少了麻药用量,无传统球后麻醉引起眶压增高和麻醉不全的困扰,但同时无菌要求高,操作较为繁琐,且给患者造成更大创面,故虽报道麻醉安全确切亦未能在临床广泛开展。
标准的球筋膜下注射在减少用药量、降低药物副作用方面毋庸置疑,可使患者获益颇多,但同时注射风险大,注射事故屡有发生,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医疗环境中,很多医生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而牺牲了注射部位的准确性,所以在临床中很多所谓的球筋膜下注射其实是球结膜下注射甚至球后注射。
为了将药物准确且安全的送达作用部位,我们需要一种改进的眼科用球筋膜下注射针头来达到此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眼科用球筋膜下注射针头,可将药物准确且安全的送达作用部位,可减轻患者痛苦和压力,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眼科用球筋膜下注射针头,包括注射器和针头,所述注射器上安装有呈弧形状且曲率半径为13mm的针头,所述注射器包括空筒、孔头、活塞、活塞轴和活塞柄,所述空筒的一端设置有孔头,所述空筒的内侧设置有活塞轴,所述活塞轴位于空筒内侧的一端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与空筒紧密接触,所述活塞轴位于空筒外侧的一端连接有活塞柄;
所述针头包括针栓、针梗和针尖,所述针栓安装在孔头上,所述针栓上安装有针梗,所述针梗上设置有针尖。
优选的,所述针头的末端为斜面,尖端为子弹头形,较为钝圆。
优选的,所述针梗的曲率半径为15mm。
优选的,所述针梗的长度为15mm,针梗的内径为0.51mm,外径为0.8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未经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273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