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26240.4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76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嘉炼;刘金玲;林海珍;吴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B01D53/18;B01D53/78;B01D53/96;B01D53/38;B01D29/03;B01D35/027 |
代理公司: | 泉州华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0 | 代理人: | 杜文娟 |
地址: | 3624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织物 燃烧 试验 废气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右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过滤板,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箱体,所述第三箱体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风机。本实用新型通过风机、进气罩、网板、通槽、喷水板、水泵、输气管和电磁阀的配合,实现了净化效果好的目的,能够有效除去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提高了使用者对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的体验感,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提高了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的实用性和使用性,解决了以往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净化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织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气处理装置用于对废气进行处理,在生产和制造产业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属于其中的一种,但以往的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大多净化效果不佳,不能有效除去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降低了使用者对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的体验感,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由于以上存在的问题,降低了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的实用性和使用性,针对性地推出了一种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具备净化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以往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净化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右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过滤板,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箱体,所述第三箱体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左侧连通有进气罩,所述风机的底部与第一箱体左侧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箱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网板,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三箱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喷水板,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通过导管与第二箱体的顶部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导管与喷水板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箱体右侧的顶部连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远离第一箱体的一端与第三箱体右侧的底部连通,所述输气管的表面套设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左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表面套设有阀门,所述第三箱体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气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正面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第三箱体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铭牌。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源的表面开设有充电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底部的左侧和第二箱体底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通过转杆活动连接有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箱体、第二箱体、过滤板、第三箱体、风机、进气罩、网板、通槽、喷水板、水泵、输气管和电磁阀的配合,实现了净化效果好的目的,能够有效除去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提高了使用者对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的体验感,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提高了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的实用性和使用性,解决了以往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净化效果不佳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污管,用于排放沉淀物,通过设置阀门,用于控制排污管的导通状态,通过设置出气管,用于排放气体,通过设置控制面板,用于输入控制信号和显示工作信息,通过设置铭牌,用于标注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的规格信息,通过设置电源,用于储存和提供电能,通过设置充电槽,用于进行充电,通过设置支腿和滚轮,用于对纤维织物耐燃烧性试验用废气处理装置进行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未经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262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蒸发器回油系统、双蒸发器空调机组
- 下一篇:一种教学试卷装订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