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进水式嗅闻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18708.5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35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杨颖;崔浩;林青;杨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33/18;G01N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雪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进水 式嗅闻仪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进水式嗅闻仪,涉及水体异味检测的技术领域,包括雾化组件和嗅闻部;雾化组件的一侧连接有用于与水源连通的进液管,雾化组件用于将进液管输送出的液体雾化形成气溶胶;嗅闻部设置于雾化组件的一侧,嗅闻部上设置有嗅闻口,气溶胶进入到嗅闻部后从嗅闻口逸出。由于雾化组件能够将进液管输送出的液体雾化形成气溶胶,气溶胶进入到嗅闻部内从嗅闻口逸出,不再需要检测人员进行手动加热或摇晃等繁琐的操作,检测人员直接在嗅闻口对气溶胶进行嗅闻,便可快速对水体的异味做出判断,操作简单、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异味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续进水式嗅闻仪。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各地区的水源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污染后会产生异味,目前判断水体异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感官分析法,通过检测人员的嗅觉进行闻测。
感官分析法通常借助的嗅味检测装置是锥形瓶和浴锅,将待检测液体放在锥形瓶中通过浴锅水浴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后,手动摇晃锥形瓶,加速待检测液体的分子运动,加快异味从瓶口逸出的速度,从而便于检测人员对其进行嗅闻。
但是,上述的嗅味检测装置使用时水浴加热、摇晃等环节繁琐,整体操作繁琐、检测效率低。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进水式嗅闻仪,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嗅味检测装置操作繁琐、检测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进水式嗅闻仪,包括雾化组件和嗅闻部;
所述雾化组件的一侧连接有用于与水源连通的进液管,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将所述进液管输送出的液体雾化形成气溶胶;
所述嗅闻部设置于所述雾化组件的一侧,所述嗅闻部上设置有嗅闻口,所述气溶胶进入到所述嗅闻部后从所述嗅闻口逸出。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部和供气部;
所述雾化部内配置有雾化腔室,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嗅闻部均与所述雾化部连通;
所述供气部与所述雾化腔室连通,所述供气部用于向所述雾化部内输送雾化气体,所述雾化气体将所述雾化腔室内的液体雾化。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部包括雾化管和中心管;
所述雾化管内配置有所述雾化腔室,所述中心管设置于所述雾化腔室内,所述雾化管的一端一体成型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另一端与所述嗅闻部连通;
所述中心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管连通,另一端向靠近所述嗅闻部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雾化管连通,所述中心管和所述雾化管之间配置有与所述雾化腔室连通的导流腔室,所述供气部与所述导流腔室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流腔室连通的进气嘴,所述供气部通过进气管与所述进气嘴连通,所述进气管上串联有压力控制阀,所述压力控制阀用于控制进入至所述进气嘴的气体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嗅闻部包括嗅闻本体和嗅闻管;
所述嗅闻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雾化组件连通的嗅闻腔室,所述嗅闻管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嗅闻口,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嗅闻本体内与所述嗅闻腔室连通;
所述嗅闻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所述嗅闻腔室通过所述排液口与排液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嗅闻部还包括嗅闻杯,所述嗅闻杯罩设于所述嗅闻口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187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刀刃的数控车刀
- 下一篇:一种安全稳定电源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