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舰船用电机连接分支母排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17633.9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96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涛;刘景光;刘洪云;徐庭元;陈明;冯亮;张海吉;王玲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煤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9 | 分类号: | H01B7/29;H01B7/295;H01B7/18;H01B7/17;H01B7/28;H01B7/282;H01B7/02;H01B3/28;H01B3/3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2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舰船 用电 连接 分支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舰船用电机连接分支母排电缆。本实用新型的电缆包括导体、耐火层、绝缘层和护套层,所述导体外绕包有第一耐火层,第一耐火层外同时挤包第二耐火层和绝缘层,绝缘层外挤包护套层,其中,导体由芳纶纱和铜丝绞合而成。本实用新型的耐火层采用煅烧云母带绕包+陶瓷化硅橡胶挤包耐火层,绝缘采用耐高温、耐击穿型硅橡胶绝缘,护套采用防霉防鼠150℃耐油无卤低烟阻燃辐照交联聚烯烃护套,新的耐火结构解决硅橡胶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电缆耐火性能差的缺点;新型绝缘层和护套克服电缆难以弯曲、不防鼠、不耐盐雾、不耐霉菌、不耐湿热、不耐海水、不耐磨、抗撕差以及无法承受短时电流冲击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舰船用电机连接分支母排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舰船用电机连接无专用电缆,其普遍采用硅橡胶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电缆。由于舰船上使用环境恶劣,常规电缆的使用寿命非常短暂。往往投入使用很短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故障,造成电缆无法正常供电。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点:硅橡胶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电缆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4倍,达不到舰船用电机连接电缆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2倍的要求;硅橡胶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电缆耐火性能较差;硅橡胶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电缆不具有防鼠、防盐雾、防霉菌、耐湿热、耐海水性能;硅橡胶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电缆不耐磨、抗撕差,在安装,使用过程中,绝缘层易被刮伤、划破;硅橡胶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电缆无法承受3秒钟15000A的电流冲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舰船用电机连接分支母排电缆。本实用新型采用铜丝和芳纶纱混合绞合结构,耐火层采用煅烧云母带绕包+陶瓷化硅橡胶挤包耐火层,绝缘采用耐高温、耐击穿型硅橡胶绝缘,护套采用防霉防鼠150℃耐油无卤低烟阻燃辐照交联聚烯烃护套,新的耐火结构解决硅橡胶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电缆耐火性能差的缺点;通过采用新型绝缘和护套材料解决电缆难以弯曲、不防鼠、不耐盐雾、不耐霉菌、不耐湿热、不耐海水、不耐磨、抗撕差以及无法承受短时电流冲击的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舰船用电机连接分支母排电缆,其特征在于,该舰船用电机连接分支母排电缆具有以下特征:
一种舰船用电机连接分支母排电缆,包括导体、耐火层、绝缘层和护套层,所述导体外绕包有第一耐火层,第一耐火层外同时挤包第二耐火层和绝缘层,绝缘层外挤包护套层,其中,导体由芳纶纱和铜丝绞合而成。
所述第一耐火层采用煅烧型云母带制成,第二耐火层采用陶瓷化硅橡胶制成。
所述绝缘层采用耐高温、耐击穿型硅橡胶制成。
所述护套层采用防霉防鼠、150℃耐油、无卤、低烟、阻燃、辐照交联聚烯烃制成。
所述导体复绞时采用1+6+12+18+24结构绞合,每股股线在束绞过程中采用多根软铜单丝与芳纶纱一并束绞,节径比控制在10以内,束绞方向与复绞方向均采用左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耐火层采用煅烧云母带绕包耐火层+陶瓷化硅橡胶挤包耐火层,陶瓷化硅橡胶挤包耐火层在遇火燃烧后形成一层坚硬的陶瓷化结壳层,该结壳层具有高阻燃、高耐火性能,能够将供火温度由750℃提高到950℃;陶瓷化硅橡胶挤包耐火层与硅橡胶绝缘层的主要基材特性一致,与硅橡胶绝缘共挤时,耐火层与绝缘层可以形成一个粘连的整体,使得陶瓷化硅橡胶耐火层以及硅橡胶绝缘层在弯曲部位不会产生褶皱,提高电缆在2倍直径的弯曲半径内工作时的安全性能;陶瓷化硅橡胶挤包层具有与硅橡胶相同的耐温等级和绝缘性能,最高耐温度等级230℃,击穿场强可达100kV/mm,提高了绝缘层的电性能,使其电缆可承受3秒钟15000A的电流冲击,且电缆表面温升不超过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煤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煤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176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导光柱
- 下一篇:一种微型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