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止流夹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09881.9 | 申请日: | 2019-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14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逯林;马春阳;王超明;冯向丽;薛新哲;刘莹莹;万亚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39/28 | 分类号: | A61M39/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34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止流夹 | ||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止流夹,包括夹本体,夹本体上部有开口,方便安装和拆卸止流夹;开口连接流通部,当输注管体进入流通部,液体可以通过输注管路进行有效输注;流通部与夹持缝连通,夹持缝呈倒V字形,夹持缝底端根据输注管路壁厚及材质的弹性模量确定宽度,能够有效减少输注管体向外滑脱风险,减小输注管体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控制管路流通与阻断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器械柔性输注管路的开通和闭合的开口式单片止流夹。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器械输注器具中,采用单片止流夹和内穿式罗伯特夹最为广泛,其中开口式单片止流夹使用较为广泛,原因是易于更换。然而市面上现存的开口式单片止流夹存在以下缺点:
1.开口式单片止流夹缝隙一般呈V字形。当输注管体卡入夹持缝中会造成夹持缝更宽,V字形夹持缝更加明显,两边加持体对管体产生的压力,压力合成产生沿夹持缝向外的推力,易造成管体向外滑脱。
2.V字形开口式单片止流夹在管体卡到夹持缝底端时,夹持缝底应力增大,对管体产生剪切型破环,造成输注管体严重变形,产生输注管体漏液或再次输注液体不畅等。
3.市面上开口式单片止流夹大多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输注管体卡入夹持缝久会造成一定的徐变,甚至会造成持缝底端开裂,失去止流效果,增加回血形成血栓等风险。
基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输注管体向外滑脱风险,减小输注管体变形,避免持缝底端开裂的止流夹,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流夹,解决上述输注管体向外滑脱的风险,并减少输注管体变形,避免持缝底端开裂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流夹,包括夹本体1及设置在夹本体1上部的开口2、设置在夹本体1内腔的流通部3和夹持缝4,所述开口2、流通部3、夹持缝4依次相连通;开口2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止流夹,当输注管体进入流通部3,液体可以通过输注管路进行有效输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缝4呈倒V字形,且窄部与流通部3连接,所述夹持缝4的底端为弧形盲端:夹持缝底端7,所述夹持缝底端7宽度与输注管路壁厚及输注管路材质的弹性模量相配。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缝底端7的宽度大于夹持缝顶端的宽度。
所述夹持缝4内壁的夹持角为0.8°-5°。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夹持缝4内壁的夹持角为1°。
进一步地,所述止流夹采用PC+ABS混合料注塑而成,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变形小等特点,有效减少输注管体卡入夹持缝中造成的止流夹徐变。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2设置在夹本体1上的非夹持缝4中线延长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流通部3为上部大、下部小的水滴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 倒V字形夹持缝底端宽度根据输注管体壁厚及弹性模量进行确定;当输注管体卡入夹持缝底,夹持缝还呈现内倾的倒V字形。在夹持缝有效止流区域内,输注管体卡在任意位置,夹持缝最大的变形为两边线呈平行状态,不会产生沿夹持缝向外的推力,有效降低输注管体向外滑脱的风险,起到有效止流的作用。
2. 倒V字形夹持缝底端宽度根据输注管体壁厚及弹性模量进行确定:当输注管体卡入夹持缝底,因为夹持缝底宽度较宽,管体不会产生严重的剪切型破环,减小输注管体变形,保证再次输注液体时管路通畅。当输注管体位于夹持缝的止流部时,止流夹径向抵压输注管体变形,阻断液体流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098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强散热LED泛光灯
- 下一篇:一种下车架拼焊工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