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削茧刀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09856.0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8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化秀;宋洪燕;娄齐年;李云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高峰 |
地址: | 264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式 削茧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削茧刀,包括活动体和支撑体,活动体为长方体,顶面两侧对称设有通孔,配有丝杠,丝杠配有螺母,通孔中间设有垂直于活动体顶面的方槽,活动体底面中间设有半椭圆形上凹槽,与方槽连通;方槽内设有垫片,垫片上嵌有长条形刀片,方槽之上设有圆孔,圆孔与方槽连通,圆孔适配有螺栓,支撑体设有与通孔相对的槽孔,槽孔内放置弹簧,支撑体顶面设有下凹槽,下凹槽与上凹槽形成椭圆。本实用新型设有可调节的蚕茧夹孔,结合夹孔上部突出的刀片,可对不同尺寸的蚕茧进行统一削茧,提高蚕茧的规整性,通过控制刀片突出的长度,可有效避免割伤蚕蛹,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可明显提高削茧速度,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桑蚕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削茧刀。
背景技术
削茧是桑蚕养殖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削茧是通过将蚕茧剖开而取出蚕蛹,以获得完整的蚕茧和蚕蛹。削茧的基本要求一是蚕茧规则完整,利于后续的加工,二是蚕蛹无破损,以免污染蚕茧。通产采用人工削茧,一般是削茧工人手持刀片将蚕茧剖开,人工削茧效率低,在蚕茧较短的削茧期无法保证削茧数量,且人工削茧一旦控制不好力度就会出现蚕蛹破损的情况。其次人工削茧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削茧刀片小而锋利,极易割伤工人手指。最后,由于手动持茧,开口的随机性导致蚕茧规则性差,形状不统一不利于后续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人工削茧效率低质量差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式削茧刀。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式削茧刀,包括活动体、支撑体和底座,所述活动体为长方体,顶面两侧对称设有一组通孔,每个所述通孔配有丝杠,丝杠长度大于所述活动体高度,所述丝杠配有螺母,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活动体顶面;所述通孔中间设有垂直于所述活动体顶面的方槽,所述活动体底面中间设有上凹槽,所述上凹槽为半椭圆形,与所述方槽连通;所述方槽内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上嵌有长条形刀片,所述刀片两端从所述垫片两边伸出,所述方槽以上的活动体侧壁上设有圆孔,圆孔垂直于侧壁与所述方槽连通,圆孔内壁设有内螺纹并适配有螺栓,所述螺栓长度大于圆孔深度;所述支撑体为顶面与所述活动体底面相同的长方体,所述支撑体的顶面设有与所述通孔相对的槽孔,所述槽孔未贯通所述支撑体,槽孔内放置弹簧,所述支撑体顶面中间设有下凹槽,所述下凹槽与所述上凹槽形状一致且对齐,形成一个完整的椭圆;所述支撑体底面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所述上凹槽边缘和所述下凹槽边缘均设有斜坡。上凹槽边缘和下凹槽边缘设有斜坡,形成坡度圆孔,使上、下凹槽没有锋利的边缘,既方便蚕茧装入,又可避免划伤蚕茧。
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削茧的操作为: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桌面上,松开螺栓,根据蚕茧种类对应的蚕茧壁厚调节刀片在上凹槽中伸出的长度,保证刀片既能刺穿茧壁又不会损伤蚕蛹,再旋转螺栓固定垫片;旋转丝杠使其压迫弹簧,将活动体与支撑体分离,从蚕匾中夹取蚕茧放置在下凹槽中,调节丝杠使活动体缓缓下落,至蚕茧与上凹槽贴合使刀头刺进蚕茧内,最后手动缓慢转动蚕茧,完成削茧。
更进一步,所述槽孔内壁设有与所述丝杠适配的内螺纹。槽孔不设置螺纹时,向下调节丝杠至压缩弹簧后,上、下凹槽之间形成的是弹性空间,设置螺纹后,上、下凹槽之间形成的是硬性空间,弹簧起到限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有可调节的蚕茧夹孔,结合夹孔上部突出的刀片,可对不同尺寸的蚕茧进行削茧,提高削茧后蚕茧的规整性,通过控制刀片突出的长度,可有效避免割伤蚕蛹,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可明显提高削茧速度,且消除了削茧时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支撑体和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正剖图;
图5为实施例2的正剖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未经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098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泥生产减躁改良结构
- 下一篇:回旋式电动签字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