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震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08763.6 | 申请日: | 2019-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1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天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B33/00 | 分类号: | B60B33/00;A45C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陶荣州 | 
| 地址: | 314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震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震轮,包括:滚轮组件;第一构件,滚轮组件连接在第一构件上,第一构件开设一第一孔洞;第二构件,其配置为用于与行李箱连接;以及第三构件,其包括固定轴和弹性部件,固定轴上具有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构件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弹性部件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并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固定轴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孔洞,并与所述第一构件固定,所述第二端包括导向段及限位段,所述第二构件具有第二孔洞,所述限位段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第二孔洞内设有与限位段的截面形状相配的第一段,所述第二构件具有一壁部,所述导向段穿过所述壁部且所述导向段的端部形成限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行李箱避震通常采用的是在滚轮上设置减震橡胶,但滚轮的橡胶变形幅度有限,在剧烈震荡时,难以消除产生的冲击力。对于一些要求减震性能较高的行李箱,现有的减震轮子难以满足需求。
授权公告日为2016.12.17,授权公告为为CN 205780569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行李箱上的避震轮组,包括用于与行李箱相连接的固定座和轮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组组件与所述固定座之间通过一避震轴组件相连接。其通过设置避震轴组件,轮组组件与固定座之间通过避震轴组件进行避震,避震轴组件具有较大的减震行程,在剧烈震动时能够消除轮组组件产生的冲击力,保护行李箱中的物品。但是这种避震轮组具有以下缺点:其通过滑套和限位螺母将避震轴固定至固定座,其结构相对复杂,且上下避震都幅度受限;滑套通常为尼龙材质,在遇到剧烈震动的路面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长此以往,可能损坏滑套,降低避震轮组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避震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避震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轮组件;
第一构件,所述滚轮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构件上,所述第一构件开设一第一孔洞;
第二构件,其配置为用于与行李箱连接;以及
第三构件,其包括固定轴和弹性部件,所述固定轴上具有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构件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弹性部件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并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所述固定轴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孔洞,并与所述第一构件固定,所述第二端包括导向段及限位段,所述第二构件具有第二孔洞,所述限位段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第二孔洞内设有与限位段的截面形状相配的第一段,所述第二构件具有一壁部,所述导向段穿过所述壁部且所述导向段的端部形成限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固定轴的第一端具有一环形凹槽,其绕所述固定轴的周向而设置,所述第一构件上具有第三孔洞,所述第三孔洞对应于所述环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下端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孔洞的上端部,当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下端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孔洞的上端部时,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三孔洞对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固定轴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弹性部件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二孔洞的第一段的外侧壁上设置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加强筋至少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构件的端面,并在所述端面上往径向内侧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天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天旅游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087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