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流控盘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08748.1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35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高希曾;姚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柏兆嘉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43;B01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兴智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8 | 代理人: | 肖丛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流控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流控盘,涉及免疫体外诊断技术领域。其中,微流控盘设有进样口、废液槽及多个检测单元,每一检测单元包括分样槽、预装试剂槽及测量池,分样槽、预装试剂槽与测量池顺次连通,分样槽与进样口相连,其中,预装试剂槽用于封装预先冻干的分子检测用试剂或预先冻干的免疫检测用试剂,测量池与废液槽连通,分样槽的出口与预装试剂槽之间的连接通道内安装有表面张力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流控盘,包括多个检测单元,每一检测单元包括预装试剂槽,可以根据用途需求在多个预装试剂槽内封装不同的预装试剂,同时检测多个项目,同一结构的微流控盘即可同时满足免疫检测和分子检测的需求,通用性强,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免疫体外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流控盘。
背景技术
微流控技术是利用多相微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尺度效应,在微通道内进行微液滴多相微功能单元的生成、操控、反应、分析和筛选。目前,微流控技术广泛应用于免疫检测与分子诊断中,但目前针对免疫检测和分子诊断均是采用不同的微流控盘,尚无同时适用于免疫检测与分子诊断的微流控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微流控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流控盘,所述微流控盘设有进样口、废液槽及多个检测单元,每一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分样槽、预装试剂槽及测量池,所述分样槽、所述预装试剂槽与所述测量池顺次连通,所述分样槽与所述进样口相连,其中,所述预装试剂槽用于封装预先冻干的分子检测用试剂或预先冻干的免疫检测用试剂,所述测量池与所述废液槽连通,所述分样槽的出口与所述预装试剂槽之间的连接通道内安装有表面张力阀。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检测单元的所述分样槽围绕所述微流控盘中心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分子检测用试剂包括受体偶联磁珠、配体标记引物、及发光信号物标记引物;所述免疫检测用试剂包括受体偶联磁珠、配体标记抗体及发光信号物标记抗体,和/或,所述免疫检测用试剂包括所述受体偶联磁珠、配体标记检测抗体及发光信号物标记抗原。
进一步地,所述进样口经过多组分样流道与多个所述分样槽连通,沿样本的流向位于末端的所述分样流道经多余样本流道与所述废液槽连通,所述多余样本流道内安装有压力平衡阀。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反应流道,所述预装试剂槽与所述反应流道的前端相连,所述反应流道的后端与所述测量池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流道呈蛇形,以使所述预装试剂与样本充分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废液槽为设置在所述微流控盘外围的环形槽,每一所述检测单元的所述测量池通过废液流道与所述废液槽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流控盘,包括多个检测单元,每一检测单元包括预装试剂槽,可以根据用途需求在多个预装试剂槽内封装不同的预装试剂,由此采用同一形状的微流控盘即可同时满足免疫检测和分子检测的需求,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流控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流控盘中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流控盘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流控盘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微流控盘12包括进样口1、多个检测单元、多余样本流道4、压力平衡阀5及废液槽11。其中,各检测单元结构可以相同,每一检测单元包括分样槽3、表面张力阀6、预装试剂槽7、反应流道8、测量池9及废液流道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柏兆嘉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柏兆嘉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087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焊线机铝线切刀切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U型连接件的快速装夹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