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窗隔热密封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06532.1 | 申请日: | 2019-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1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郄东利;邢吉光;邵伟达;权骏涛;常则生;张立冬;蔡鹰;杨宏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D13/03 | 分类号: | E04D13/03;E06B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芊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1 | 代理人: | 彭秀丽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窗 隔热 密封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窗隔热密封件,其设置在相邻两个采光顶板块的安装间隙处,所述隔热密封件包括第一固定块、隔热条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位于安装间隙的上部,第二固定块位于安装间隙的下部,隔热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形成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天窗隔热密封件采用断热结构有效阻止了热量的传递,能够大大提高板块单元之间间隙的隔热性能,进而提高整体的隔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光天窗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窗隔热密封件。
背景技术
现在流行的采光顶和采光天窗一般都是由面板和骨架组合而成,骨架的材质一般采用钢制或铝质,面板较为流行的是中空夹胶玻璃,一般而言,玻璃和玻璃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以便于现场安装。
现有采光天窗和采光顶板块之间的安装间隙处理多数为泡沫棒加密封胶的传统处理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很好的对间隙进行密缝,但是由于泡沫棒和密封胶本身的隔热系数很差,导致所有的间隙处与板块大面积的隔热系数差距较大,也就是在间隙位置容易形成冷桥或热桥,在外界温度较低时,由于间隙部位隔热性能较差,进而导致室内温度低于水的冷凝温度,因此容易在室内形成冷凝水滴,如果下方有不防水吊顶或无吊顶,将会出现水滴进入室内的情况,进而使整体建筑局部薄弱,失去密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窗隔热密封件,解决现有采光顶板块之间间隙的冷热桥问题,切实提高整体的隔热保温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天窗隔热密封件,其设置在相邻两个采光顶板块的安装间隙处,所述隔热密封件包括第一固定块、隔热条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安装间隙的上部,所述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安装间隙的下部,所述隔热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形成固定连接。
所述隔热条为两个,其沿所述安装间隙方向上平行设置。
所述隔热条的断面为两端为倒三角形的哑铃状结构,与所述隔热条的两端相连的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分别设有与所述隔热条的端部相匹配的倒三角形凹槽。
所述隔热条为尼龙结构,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为铝材块。
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端面沿着与所述安装间隙相垂直的方向向两侧延伸,使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端与设置在所述采光顶板块下侧的板块附件相抵。
所述隔热密封件通过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块、两个所述隔热条之间的间隙和所述第二固定块,将其与位于所述采光顶板块下方的主体结构固定。
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端面为沿所述安装间隙方向的U型槽结构,且槽底的宽度大于所述螺钉的螺帽直径,所述螺钉的螺帽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端面的U型槽内。
所述板块附件与所述主体结构之间还设有防水底座,所述防水底座为上开口的底平U型槽结构,所述板块附件位于所述防水底座的U型槽内;在所述防水底座的U型槽中心位置设有沿所述安装间隙方向的上开口防水槽,所述螺钉穿过所述防水槽槽底。
所述隔热密封件还包括密封胶层,所述密封胶层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方,其两侧分别与两所述采光顶板块所形成的所述安装间隙密封连接。
所述密封胶层为中性硅酮密封胶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天窗隔热密封件大大减弱了常用泡沫棒做法的热量损失,根据GB50176-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中围护结构单元的平均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单元的传热系数取决于每个构件单独的传热系数,在其他构件的传热系数是固定的情况下,单独提高或降低单个构件的传热系数能有效影响整体结构的传热性能;本实用新型天窗隔热密封件采用的是断热结构有效阻止了热量的传递,能够大大提高板块单元之间间隙的隔热性能,进而提高整体的隔热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065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