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板桩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02810.6 | 申请日: | 201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2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廖森林;招桐;贺灵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韶关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04;E02D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2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板 桩基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其包括:主板以及侧板,两个侧板上分别开设有连接孔,两个连接孔之间设置有加固件;加固件包括与分别与两个侧板相远离一侧相贴的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靠近连接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杆,第二限位块靠近连接孔一侧设置有第二杆,第一杆与第二杆之间设置有拉紧件,当第一杆与第二杆分别穿过连接孔后,第一杆与第二杆通过拉紧件连接,且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分别与两个侧板相远离的侧面抵接。通过连接孔、加固件以及拉紧件的设置,将第一杆与第二杆分别穿过连接孔,并通过拉紧件进行拉紧固定,从而使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分别抵紧侧板,有利于防止钢板桩在使用过程中两侧板发生相对远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板桩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柔软地基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深基坑支护中,以辊压冷弯成型方法生产的钢板桩是土木工程中应用冷弯型钢的一种主要产品,使用时通常是将钢板桩用打桩机打入地基,使其相互连结形成钢板桩墙。现有的钢板桩是包括主板、侧板以及侧板边缘带有钩部的一种U型状型钢,各钢板桩之间通过其边缘的钩部相互连接而形成一种连续紧密的挡土或者挡水墙的钢结构体。由于钢板桩本身的截面抗弯系数较小,抗弯能力较弱,在使用时,往往需要与内支撑相结合。但是,现在有的内支撑通常将主板与钢腰梁焊接,只能实现对钢板桩的支撑,无法限制钢板桩侧板受力拉伸时的相对远离,从而使得钢板桩变形,最终导致相互连接的钢板桩之间的钩部分离,发生渗漏。因此,还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具有防止侧板受力拉伸后弯曲变形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主板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板长度方向两端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上分别开设有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之间设置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包括与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相远离一侧相贴的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靠近所述连接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杆,所述第二限位块靠近所述连接孔一侧设置有第二杆,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之间设置有拉紧件,当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分别穿过所述连接孔后,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通过所述拉紧件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相远离的侧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杆与第二杆分别穿过连接孔,并将第一杆通过拉紧件与第二杆连接,使得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分别与侧板相远离的侧面抵接,从而使得在钢板桩使用中侧板发生相对远离时,第一限位块、第一杆、第二杆以及第二限位块能够对两侧板拉紧加固,使得两侧板之间的距离不易发生改变,进而使得相互连接的钢板桩上的钩部不易发生相互分离,有利于提高钢板桩的抗弯能力,防止侧板受力拉伸后发生弯曲变形;通过拉紧件的设置,使得将第一杆以及第二杆连接时,拉紧件能够使第一杆以及第二杆连接固定,从而使得两者的总长度能够适应于两个连接孔中心连线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杆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杆之间均设置有结构相同的转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件的设置,使得第一杆以及第二杆穿过连接孔后,使得第一杆在第一限位块上转动、第二杆在第二限位块上转动,从而将第一杆与第二杆进行对准后连接,有利于第一杆与第二杆的连接更加方便,同时,也能够使得在第一杆与第二杆连接后,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更好地与两侧板贴合。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杆靠近所述第一限位块上的转动球头,所述第一限位块靠近所述第一杆的一侧开设有转动球槽,所述转动球头放置于所述转动球槽内且二者间隙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杆上固定连接有转动球头、第一限位块上开设有与转动球头间隙配合的转动球槽,使得在第一杆转动时,转动球头在转动球槽内转动,实现第一杆多角度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韶关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韶关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028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纤维颗粒加工用水冷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补强型预制直埋保温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