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竖流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01974.7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88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婷;赖毅;黄映球;曾梓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岳鹏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竖流沉淀池,包括池体、反应部及沉淀部,池体上设有出泥口,池体连通有用于输送液体的进水管,反应部置于池体内,反应部用于接收从进水管流入的液体,反应部内能够容置反应药剂,沉淀部置于池体内,沉淀部与反应部连通,沉淀部延伸至所述池体的底部,沉淀部与出泥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中的竖流沉淀池将反应部与沉淀部置于池体内,通过污水在反应部内与药剂的反应实现颗粒凝聚,以及污水在沉淀部内的沉降并通过出泥口将杂质排出过程,实现了污水凝聚及杂质排放的结合,不需额外设置反应池体,减小了竖流沉淀池的占地面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竖流沉淀池。
背景技术
为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循环利用,以实现环保及水资源的循环使用,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处理中已经广泛应用关于建筑、农业、医疗、餐饮领域中。
竖流沉淀池作为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颗粒悬浮于混合液中形成一层悬浮层,对上升的颗粒进行拦截和过滤,因此竖流沉淀池具有较高的沉淀效率、并且排泥容易。传统竖流沉淀池的功能较为单一,混凝、絮凝等其他净化反应需要单独设置进行反应的池体,导致竖流沉淀池的占地面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竖流沉淀池,能够减小竖流沉淀池的占地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竖流沉淀池,包括:
池体,所述池体上设有出泥口,所述池体连通有用于输送液体的进水管;
反应部,所述反应部置于所述池体内,所述反应部用于接收从所述进水管流入的液体,所述反应部内能够容置反应药剂;
沉淀部,所述沉淀部置于所述池体内,所述沉淀部与所述反应部连通,所述沉淀部延伸至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沉淀部与所述出泥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竖流沉淀池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竖流沉淀池将反应部与沉淀部置于池体内,通过污水在反应部内与药剂的反应实现颗粒凝聚,以及污水在沉淀部内的沉降并通过出泥口将杂质排出过程,实现了污水凝聚及杂质排放的结合,不需额外设置反应池体,减小了竖流沉淀池的占地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竖流沉淀池,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污泥斗,所述沉淀部伸入所述污泥斗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竖流沉淀池,还包括出泥管,所述出泥管的一端伸入所述污泥斗内,所述出泥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池体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竖流沉淀池,所述反应部包括反应仓,所述沉淀部包括沉淀管道,所述沉淀管道呈竖直状态置于所述池体内,所述沉淀管道的顶部伸入所述反应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竖流沉淀池,所述沉淀管道的顶部端面低于所述反应仓的顶部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竖流沉淀池,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反应仓连接处的高度低于所述沉淀管道的顶部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竖流沉淀池,所述池体上还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沉淀管道的顶部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竖流沉淀池,所述反应仓内设有搅拌元件,所述搅拌元件沿所述反应仓的周向绕设有一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竖流沉淀池,所述反应部包括反应仓,所述沉淀部包括沉淀管道,所述沉淀管道呈竖直状态置于所述池体内,所述沉淀管道与所述反应仓之前设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沉淀管道与所述反应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凯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019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