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斑马线指示灯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00176.2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29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谢国平;雷彤光;关启祥;张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众富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9 | 分类号: | G08G1/09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斑马线 指示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斑马线指示灯,包括指示灯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本体包括后盖、前盖、透镜、托板和外壳,所述后盖前端与外壳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内部底端设置有托板,托板上安装设置有激光发射器,外壳前端固定连接前盖,所述前盖上设置有透镜;本指示灯安装在路边两侧的立杆上面,不对交通路面进行施工,施工较为便捷,不会因施工安装造成影响交通;并且没有对路面进行施工作业,不会对路面进行破坏;外壳采用防水外壳,能够抵御暴雨,本实用新型设计与路面安装的LED指示灯的设计不同,所以可有效的避免因地面积水造成漏电的风险;通过信号收发器和无线通信设备,实时响应信号灯变化,增加了行人通行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交通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斑马线指示灯。
背景技术
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早在古罗马时期的庞贝城的一些街道上,车马与行人交叉行驶,经常使市内交通堵塞,还不断发生事故。为此,人们便将人行道与马车道分开,并把人行道加高,还在靠近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行人可以踩着这些跳石,慢慢穿过马路。马车运行时,跳石刚好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中间。后来,许多城市都使用这种方法。
19世纪末期,随着汽车的发明,城市内更是车流滚滚,加之人们在街道上随意横穿,阻碍了交通,从前的那种跳石已无法避免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
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人在街道上设计出了一种横格状的人行横道线,规定行人横过街道时,只能走人行横道,于是伦敦街头出现了一道道赫然醒目的横线,看上去这些横线像斑马身上的白斑纹,因而人们称它为斑马线。司机驾驶汽车看到这条条白线时,会自动减速缓行或停下,让行人安全通过。斑马线至今在街道上仍然随处可见。
现有的斑马线都采用白瓷漆绘制在地面上的,只能靠附近路灯照明,到了夜晚或是遇到下雪天被覆盖,就不能给到司机和行人足够的提示。
并且交通信号灯不能对行人提示人行横道的宽度范围,造成行人随意横向跨越斑马线,造成安全隐患,应对此问题,目前有技术采用在路面埋设LED灯进行斑马线宽度标注,用以提醒行人。
但是这种LED斑马线,在路面埋设需要进行开孔作业,施工时需要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范围内封闭路口,影响交通;对路面进行开孔必然会影响到交通道路路面,并且很难保证施工后路面水平的一致性;如果下雨或其他积水情况发生,存在漏电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斑马线指示灯,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斑马线指示灯,包括指示灯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本体包括后盖、前盖、透镜、托板和外壳,所述后盖前端与外壳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内部底端设置有托板,托板上安装设置有激光发射器,外壳前端固定连接前盖,所述前盖上设置有透镜。
优选的,所述后盖末端设置有连接线,外壳底部设置有安装底座。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信号收发器、无线通信设备,通过数据线和激光发射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盖上设置有凸出遮板。
优选的,所述外壳两侧设置有安装槽孔,前盖两侧配合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激光发射器周围设置有散热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安装在路边两侧的立杆上面,不对交通路面进行施工,施工较为便捷,不会因施工安装造成影响交通;并且没有对路面进行施工作业,不会对路面进行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众富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众富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001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茶种植专用育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影片剪辑用多设备组合固定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