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摄像头识别具有路径规划能力的全自动智能分类搬运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97497.1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44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昕哲;赵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25J15/00;B25J15/08;B65G47/90;B25J19/04 |
代理公司: | 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0 | 代理人: | 董建娜 |
地址: | 712100 陕西省咸阳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摄像头 识别 具有 路径 规划 能力 全自动 智能 分类 搬运 机器人 | ||
1.一种基于摄像头识别具有路径规划能力的全自动智能分类搬运机器人,包括保护罩(1)、滚轮(2)和支撑架(3),所述保护罩(1)紧固于机体(6)顶端面中部,且保护罩(1)完全覆盖于蓄电池(5)侧表面,所述滚轮(2)后端面中部紧固于驱动电机(14)前侧输出轴,所述支撑架(3)锁合于机体(6)顶端面中左端,且支撑架(3)顶端面安装有舵机(13);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机构(9),所述加固机构(9)设置于机体(6)顶端左端,所述加固机构(9)由壳体(91)、连接杆(92)、夹板(93)、下支撑机构(94)、电动马达(95)、转板(96)、滑动框(97)、导向杆(98)、固定圆柱(99)、T型板(910)和固定槽板(911)组成,所述壳体(91)锁合于机体(6)顶端面左端,且壳体(91)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马达(95),所述连接杆(92)固定连接于夹板(93)顶端面,且连接杆(92)贯穿于壳体(91)左端面中部开设的开口和滑动框(97)左端面开设的圆孔内侧,所述下支撑机构(94)设置于机体(6)底部左端,所述转板(96)上下两端分别铰接于电动马达(95)后端输出轴和滑动框(97)顶端面中部,所述导向杆(98)紧固于壳体(91)内侧顶端,且导向杆(98)垂直贯穿于滑动框(97)顶端面开设的导向孔,所述固定圆柱(99)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于连接杆(92)后端面中部,且固定圆柱(99)活动伸入于T型板(910)顶端面中部开设的方形槽内侧,所述T型板(910)前端面右端通过转轴与滑动框(97)内侧前端转动连接,且T型板(910)前端面左端活动伸入于固定槽板(911)内侧,所述固定槽板(911)锁合于壳体(91)内侧前端面左端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摄像头识别具有路径规划能力的全自动智能分类搬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顶端面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红外摄像头(10)和控制器(8),且支撑架(3)底端面左端锁合有传感器(4),所述蓄电池(5)紧固于机体(6)顶端面中部,所述红外摄像头(10)左侧底部设置有机械手(11),所述机械手(11)安装于机体(6)左端面中部开设的安装槽(12)内侧,所述驱动电机(14)安装于机体(6)底端面右端锁固的电机壳(7)内侧,且驱动电机(14)前侧输出轴穿过于电机壳(7)内侧前端面,所述蓄电池(5)、舵机(13)、驱动电机(14)和电动马达(95)与控制器(8)进行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摄像头识别具有路径规划能力的全自动智能分类搬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机构(94)由固定筒(941)、滑杆(942)、定位螺栓(943)、定位螺孔(944)和下支撑板(945)组成,所述固定筒(941)紧固于机体(6)底端面左端,所述滑杆(942)沿着固定筒(941)内侧上下滑动,且滑杆(942)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于下支撑板(945)顶端面右端中部,所述定位螺栓(943)穿过固定筒(941)侧表面后与滑杆(942)侧表面开设的定位螺孔(944)内侧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摄像头识别具有路径规划能力的全自动智能分类搬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2)、夹板(93)和固定圆柱(99)设置有两个于壳体(91)内,且两个夹板(93)呈左右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摄像头识别具有路径规划能力的全自动智能分类搬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93)呈L字外形,且夹板(93)的左端面位于机械手(11)的左端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摄像头识别具有路径规划能力的全自动智能分类搬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98)设置有两个于壳体(91)内侧,且两个导向杆(98)分别位于滑动框(97)左右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摄像头识别具有路径规划能力的全自动智能分类搬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96)呈两个板体相贴而成,而两个板体的首尾贴合面以铰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9749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