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上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94025.0 | 申请日: | 2019-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97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隆盛丰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7/74 | 分类号: | B65G47/7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静海区大***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管上料装置,涉及上料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上固设有固定板和滑移设置有与固定板相对设置的活动板,固定板和活动板上均固定有上料杆和下料杆且升降设置有底板和转动设置有底限位辊,底板上固定有固定弧形板,固定弧形板一侧铰接有活动弧形板,底板上固设有转移气缸,底板位于上料杆与底限位辊之间,底座上固定有顶板,顶板上升降设置有与固定板上的底限位辊压紧配合的顶限位辊且设置有压紧电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活动弧形板与固定弧形板对钢管进行转移,同时底限位辊与顶限位辊配合完成钢管送入和移出扩口机的过程。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向扩口机中自动上料和下料,具有实用性强、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穿线用的管件一般采用承插的方式进行连接,承插连接要求管件两端直径尺寸不同。通常对管件的一端进行扩口处理,扩口处理一般采用扩口机来实现。实际生产过程中,通由人工向扩口机中进料,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管上料装置,可自动向扩口机中进料,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管上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板和滑移设置有活动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活动板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活动板上均固定有上料杆和下料杆,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活动板上均升降设置有底板和转动设置有底限位辊,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固定弧形板,所述固定弧形板一侧铰接有与所述固定弧形板配合用于转移钢管位置的活动弧形板,所述底板上固设有推动所述活动弧形板移动的转移气缸,所述底板位于所述上料杆与所述底限位辊之间,所述底座上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升降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板上的所述底限位辊压紧配合的顶限位辊,所述顶板上设置有驱动所述顶限位辊转动的压紧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钢管的长度调整活动板的位置,将钢管置于两个上料杆上,转移气缸推动活动弧形板与固定弧形板构成半圆形的转移空间,底板向上移动将上料杆上的一根钢管转移至转移空间,底板随后向下移动将钢管转移至两个底限位辊上,顶限位辊向下压紧钢管并在压紧电机作用下将钢管送入扩口机中,扩口加工完成后,压紧电机反转,将钢管移出扩口机,顶限位辊向上移动,底板向上移动承接钢管,转移气缸拉回活动弧形板,钢管由活动弧形板的弧面转移至下料杆上,完成下料过程。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活动弧形板与固定弧形板对钢管进行转移,同时底限位辊与顶限位辊配合完成钢管送入扩口机和移出扩口机的过程。本实用新型可向扩口机中自动上料和下料,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端面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板平移的推动装置,推动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丝杠,两个所述丝杠分别螺纹穿设所述活动板的下端面,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丝杠的正上方,所述底座上端面固定有四个端座,四个所述端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丝杠的两端,所述底座侧壁固设有驱动所述丝杠转动的驱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板可在丝杠和驱动电机的作用下移动,从而改变上料杆与下料杆之间的距离,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长度的钢管的上料和下料过程。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板上固定有剪式升降机,所述剪式升降机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所述顶限位辊,所述剪式升降机上固设有所述压紧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剪式升降机可以方便的调整顶限位辊的高度,便于顶限位辊和底限位辊对不同管径的钢管的夹持。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活动板上均固设有驱动所述底板升降运动的推动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可在推动气缸作用下做升降运动,便于对钢管位置的转移。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限位辊和所述顶限位辊均呈哑铃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置于底限位辊上的钢管不易滑出底限位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隆盛丰管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隆盛丰管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940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