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型雾化吸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90315.8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51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凡;张会芝;张雨佳;李葆华;殷淑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A61M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王玉松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雾化 吸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型雾化吸入器,包括带有盖子的外壳,外壳内设有药液瓶,盖子上设有与药液瓶连通的工作口;外壳的侧面开设有轴向布置的通槽,通槽的末端延伸至外壳的底面;通槽内设有能够沿通槽运动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药液瓶的连接位置可调;药液瓶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连接有从通槽伸出的进气管。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工作姿态,可供去枕平卧、带枕平卧、坐位的患者进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型雾化吸入器。
背景技术
患者全麻术后,回到病房,因进行气管插管,咽部不适及主诉有痰咳不出,因此常规雾化吸入。传统的雾化吸入器包括一个用于装药液的容器,容器的底部通过进气管连接驱动动力(氧气或超声雾化),容器的顶部则连接面罩或口含嘴。传统的雾化吸入器因为结构的限制,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保证装药液的容器竖直布置,否则无法保证雾化效果。
但是这种传统的雾化吸入器不适用于某些医疗环境下,例如对于部分全麻手术的患者来说,其需要术后6小时内需去枕平卧,此时利用传统的雾化吸入器进行雾化很难达到患者坐位时的雾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雾化吸入器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良型雾化吸入器,具体方案如下:
包括带有盖子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药液瓶,所述盖子上设有与所述药液瓶连通的工作口;所述外壳的侧面开设有轴向布置的通槽,所述通槽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底面;所述通槽内设有能够沿所述通槽运动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药液瓶的连接位置可调;所述药液瓶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有从所述通槽伸出的进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药液瓶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两条相对布置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末端延伸至所述药液瓶的底面,两条所述调节槽槽口的间距小于所述药液瓶截面的直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座和从所述通槽伸出的调节杆,所述调节座上成型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内壁成型有两组相对布置且与所述调节槽配合的卡牙。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槽位于所述药液瓶底面部分的长度大于两组所述卡牙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药液瓶内部底面与侧面的交界处成型有低位腔,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低位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为空心杆,所述进气管为管径小于所述调节杆内径的软管,所述进气管通过所述调节杆伸出所述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和所述药液瓶均采用透明的医用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刻度和第二刻度,所述外壳的底面上设有第三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型雾化吸入器,具有多种工作姿态,可供去枕平卧、带枕平卧、坐位的患者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传统雾化吸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I,
图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I I,
图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I I I,
图5.本实用新型外壳上刻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调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药液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10、盖子,11、工作口,20、外壳,21、通槽,22、第一刻度,23、第二刻度,24、第三刻度,30、药液瓶,31、进气口,32、调节槽,33、低位腔,40、调节组件,41、调节座,42、调节杆,43、容置腔,44、卡牙,50、进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903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料模块、配料机及炒菜机
- 下一篇:一种滑门驱动器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