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滑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89734.X | 申请日: | 2019-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92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坤;周威;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高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20 | 分类号: | B60L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于妙卓 |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滑板 | ||
一种碳滑板,包括:支架主体,其上设置有至少一根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支架主体之间形成有碳条容纳腔;碳条,设置在所述碳条容纳腔中;所述支架主体与所述碳条的高度的比值为(7‑9):10,通过提供上述的一种碳滑板来解决现有的碳滑板当需要承受比正常平缓线路要求的大电流时,会使得胶黏剂粘接效果变差,造成碳条与托架的脱落,导致缩减碳滑板的使用寿命甚至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和电气化铁路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碳滑板。
背景技术
碳滑板应用于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如高铁动车、电力机车、地铁等车辆,安装于车顶受电弓上,与架空电网接触并传导电流供车辆使用,目前广泛应用的碳滑板主要包括碳条、气道、金属托架,并通过胶黏剂粘接复合形成整体。
现有技术的碳滑板,以碳条作为导流材料,当动车、高铁在进入新疆等地理炎热地区或者进入山洞中时,温度较高,且碳滑板中的碳条其自身电阻较大,当碳滑板需要承受比正常平缓线路要求的大电流时,碳条产生热量会很高,当到达一定的温度时,会使得胶黏剂粘接效果变差,经常会加剧碳滑板异常磨耗,甚至会造成碳条与托架的脱落,导致缩减碳滑板的使用寿命甚至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碳滑板当需要承受比正常平缓线路要求的大电流时,会使得胶黏剂粘接效果变差,造成碳条与托架的脱落,导致缩减碳滑板的使用寿命甚至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滑板,包括:支架主体,其上设置有至少一根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支架主体之间形成有碳条容纳腔;碳条,设置在所述碳条容纳腔中;所述支架主体与所述碳条的高度的比值为(7-9):10。
所述导流板为两块,两块所述导流板彼此平行设置。
所述导流板的厚度为1.2mm至1.5mm。
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以及以其相对设置的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高于所述第二导流板。
还包括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支架主体上远离所述碳条容纳腔的一侧。
所述导流通道包括第一导流通道以及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一导流板相导通,所述第二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二导流板相导通。
所述支架主体还设置有至少一条支流通道,所述支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以及第二导流通道之间。
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碳条之间设置有填充间隙,所述填充间隙填充有导电胶体。
所述支架主体为铝材质构成。
还包括:气道,所述气道设置在所述碳条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滑板,包括:支架主体,其上设置有至少一根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支架主体之间形成有碳条容纳腔;碳条,设置在所述碳条容纳腔中;所述支架主体与所述碳条的高度的比值为:10;现有技术的碳滑板,以碳条作为导流材料,支架主体作为支撑碳条的支撑材料,不起导流作用,当动车、高铁在进入新疆等地理炎热地区或者进入山洞中时,温度较高,且碳滑板中的碳条其自身电阻较大,当碳滑板需要承受比正常平缓线路要求的大电流时,碳条产生热量会很高,当到达一定的温度时,会使得胶黏剂粘接效果变差,经常会加剧碳滑板异常磨耗,甚至会造成碳条与支架主体的脱落,导致缩减碳滑板的使用寿命甚至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而在本方案中,支架主体不再仅仅起着支撑作用,还其中导流作用,当所述支架主体与所述碳条的高度的比值为(7-9):10时,由于碳条比所述支架主体更早接触高压电线,电流首先通过碳条,当电流流到所述导流板与碳条等高位置时,由于导流板的电阻远小于碳条的电阻,故电流会直接引流到所述导流板中,从而避免碳条承受较大电流,导致温度升高,会使得胶黏剂粘接效果变差,造成碳条与支架主体的脱落,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高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高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97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