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89034.0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7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熊浪;潘博;刘丽芳;王亮;张鑫;付永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上海齐耀热能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70/04 | 分类号: | C10G7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郭佳寅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分离装置。气体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一蒸发器、冷凝液罐、第二冷凝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的冷凝介质入口连通第一冷凝器的介质出口,第一蒸发器的冷凝介质出口连通第一冷凝器的介质入口,第一蒸发器的原始介质入口用于输入原始介质;冷凝液罐的入口连通第一冷凝器的液体出口;第二冷凝器的气体入口连通第一冷凝器的气体出口,第二冷凝器的液体出口连通冷凝液罐的入口;第二蒸发器的原始介质入口连通第一蒸发器的原始介质出口,第二蒸发器的原始介质出口用于输出原始介质,第二蒸发器的加热介质出口连通第二冷凝器的介质入口,第二蒸发器的加热介质入口连通第二冷凝器的介质出口。由此,气体的分离能耗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分离回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气体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冷凝法在油气回收装置中通常采用冷凝法分离油气混合物中的组分。利用油气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汽压这一特点,采用降低油气混合物的温度的方法可以使烃类组分凝结,从而实现使烃类组分构成的有机组分和空气分离的过程。传统的冷凝分离装置大多采用机械制冷进行分级冷凝。这样,在对低浓度的油气进行处理时需要将油气冷却到很低的温度,冷凝分离的能耗较大,且设备复杂价格昂贵,经济效益低。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气体分离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一冷凝器的气体入口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气体;第一蒸发器,第一蒸发器的冷凝介质入口连通第一冷凝器的介质出口,第一蒸发器的冷凝介质出口连通第一冷凝器的介质入口,第一蒸发器的原始介质入口用于输入原始介质;冷凝液罐,冷凝液罐的入口连通第一冷凝器的液体出口;第二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的气体入口连通第一冷凝器的气体出口,第二冷凝器的气体出口用于输出处理后余下的气体,第二冷凝器的液体出口连通冷凝液罐的入口;第二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的原始介质入口连通第一蒸发器的原始介质出口,第二蒸发器的原始介质出口用于输出原始介质,第二蒸发器的加热介质出口连通第二冷凝器的介质入口,第二蒸发器的加热介质入口连通第二冷凝器的介质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分离装置,待处理的气体经过冷凝组件冷凝分离处理后,被加热至预设温度,以回收应用,原始介质先作为冷凝组件的冷源以增加温度,然后作为加热组件的热源,充分利用原始介质,气体的分离能耗低、成本低,同时气体分离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可选地,第一蒸发器的冷凝介质入口可通断地连通至第一冷凝器的介质出口,第一蒸发器的冷凝介质出口可通断地连通至第一冷凝器的介质入口,气体分离装置还包括:交替冷凝器,交替冷凝器的气体入口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气体,交替冷凝器的气体出口连通第二冷凝器的气体入口,交替冷凝器的液体出口连通冷凝液罐的入口,交替冷凝器的介质入口可通断地连通至第一蒸发器的冷凝介质出口,交替冷凝器的介质出口可通断地连通至第一蒸发器的冷凝介质入口。
可选地,气体分离装置还包括:电加热器,电加热器的出口可通断地连通至第一冷凝器的介质入口;除霜蓄液罐,除霜蓄液罐的出口连通电加热器的入口;除霜泵,除霜泵的出口连通除霜蓄液罐的入口,除霜泵的入口可通断地连通至第一冷凝器的介质出口,和/或
电加热器的出口可通断地连通至交替冷凝器的介质入口;除霜泵的入口可通断地连通至交替冷凝器的介质出口。
可选地,气体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蓄液罐,第一蓄液罐的出口连通第一冷凝器的介质入口,第一蓄液罐的入口连通第一蒸发器的冷凝介质出口:第一泵,第一泵的出口连通第一蒸发器的冷凝介质入口,第一泵的入口连通第一冷凝器的介质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上海齐耀热能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上海齐耀热能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90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