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进工作坑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87873.9 | 申请日: | 2019-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9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三江;臧建军;王志武;徐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9/08 | 分类号: | E21D9/08;E21D11/40;E21D1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贾彦虹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丰台区西局南街甲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进工作坑,包括工作井,工作井内安装有掘进护盾和顶进系统,所述工作井上方设有门式起重机,顶进系统包括设置在工作井内的砼垫层,砼垫层上固定有导轨,顶进系统还包括后推进油缸;所述掘进护盾包括盾体,盾体前端焊接有刃角,盾体上方设有侧支护,盾体背面通过铰接座与首节廊体连接,所述盾体和首节廊体之间还设有纠偏油缸,提高施工效率且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廊顶进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顶进工作坑。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地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地下工程的建设严重滞后,城市反复开挖的“马路拉链”、街道网式架空线的“空中蜘蛛网”非常普遍。解决城市的地下问题,需要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大力发展综合管廊是最好的办法。
地下综合管廊传统的施工方法有明挖现浇法和盾构法,明挖现浇法较盾构法费用低,但受场地条件限制多,要求工作面宽阔,施工周期长;适合新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盾构法受场地限制较小,但费用高昂,施工周期长,所以需要一种施工效率更高且更加节约成本的机构来完成施工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进工作坑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顶进工作坑,包括工作井,工作井内安装有掘进护盾和顶进系统,所述工作井上方设有门式起重机,顶进系统包括设置在工作井内的砼垫层,砼垫层上固定有导轨,顶进系统还包括后推进油缸;所述掘进护盾包括盾体,盾体前端焊接有刃角,盾体上方设有侧支护,盾体背面通过铰接座与首节廊体连接,所述盾体和首节廊体之间还设有纠偏油缸。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工作井通过工字钢进行支护,所述工作井内还设有后背墙,后背墙和工作井之间设置有中砂填充层。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砼垫层的厚度为20cm。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导轨的长度为6m。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掘进护盾内还设有泥浆泵。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门式起重机将上方的预制管节吊入工作井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门式起重机将预制管节吊至工作井内,通过后推进油缸带动预制管节在工作井内进行移动,当预制管节移动时,又会带动最前端的掘进护盾进行掘进工作,进而完成顶进的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同时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门式起重机吊运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掘进护盾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注释:01-工作井、02-掘进护盾、03-顶进系统、04-门式起重机、11-工字钢、12-后背墙、13-中砂填充层、21-盾体、22-刃角、23-侧支护、24-纠偏油缸、25-铰接座、31-砼垫层、32-导轨、33-预制管节、34-后推进油缸、35-首节廊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78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移动数据终端固定支架
- 下一篇:一种拉链生产用切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