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元产品配料混合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84634.8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2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宋振杰;任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5/00 | 分类号: | B01F15/00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戚秋鹏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元 产品 配料 混合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元产品配料混合设备。本实用新型在投料仓上直接安装收尘系统,投料仓至计量仓利用管线联通,并安装气动粉尘蝶阀,适时开关,使投料仓和计量仓连成一体,达到内部气压平衡,降低粉尘外溢;投料时收尘器所收集物料通过反吹,再次落入投料仓,转化为合格品使用,混合物料时,采用顶装收尘器,混合过程中的粉尘经过反吹再次落入混合釜中,转化成合格品使用,通过收尘器所排出的气体再次经洗涤塔洗涤,去除刺鼻性气味后排出车间。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锂电三元单晶材料配料混合工序中的扬尘进行有效抑制,改善操作环境,提高产品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正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元产品配料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三元产品以其压实率高、碱含量低和电池表达性能优异的优势,作为锂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三元产品在配料及混料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由于所混合物料密度较轻,且具有强烈刺鼻性气味,给生产环境及人身健康带来危害,配料混合设备在配料过程中的配料精度的要求较高,为千分之二误差,单独采用收尘器会影响配料精度。
现有的生产工艺中,投料时采用敞开式收尘器,人员操作时佩戴高精度过滤口罩进行操作,配料和混合时,采用1微米过滤器过滤后,进行排放,导致扬尘和刺鼻性气味较大,粉尘较多,敞口式收尘器收集的粉尘污染,不能作为正常品使用,造成大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三元产品配料混合设备。本实用新型在投料仓上直接安装收尘系统,投料仓至计量仓利用管线联通,并安装气动粉尘蝶阀,适时开关,使投料仓和计量仓连成一体,达到内部气压平衡,降低粉尘外溢;投料时收尘器所收集物料通过反吹,再次落入投料仓,转化为合格品使用,混合物料时,采用顶装收尘器,混合过程中的粉尘经过反吹再次落入混合釜中,转化成合格品使用,通过收尘器所排出的气体再次经洗涤塔洗涤,去除刺鼻性气味后排出车间。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锂电三元单晶材料配料混合工序中的扬尘进行有效抑制,改善操作环境,提高产品回收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元产品配料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投料仓、第二投料仓、第一计量仓、第二计量仓、混合釜、混合料料仓、第一收尘器、第二收尘器、第三收尘器、第四收尘器、风机及洗涤塔;所述第一投料仓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计量仓的进料口通过第一管线连接;所述第二投料仓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计量仓的进料口通过第二管线连接;所述第一计量仓的出料口与所述混合釜的进料口通过第三管线连接;所述第二计量仓的出料口与所述混合釜的进料口通过第四管线连接;所述混合釜的出料口与所述混合料料仓的进料口通过第五管线连接;所述第一投料仓与所述第一收尘器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一收尘器的进风口与所述风机的吸风口通过第六管线连接;所述第六管线设置第一气动粉尘蝶阀;所述第二投料仓与所述第二收尘器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二收尘器的进风口与所述风机的吸风口通过第七管线连接;所述第七管线设置第二气动粉尘蝶阀;所述混合釜与所述第三收尘器的出风口通过第八管线连接;所述第三收尘器的进风口与所述风机的吸风口通过第九管线连接;所述第九管线设置三通阀;所述混合料料仓与所述第四收尘器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第四收尘器的进风口与所述风机的吸风口通过第十管线连接;所述第十管线设置第三气动粉尘蝶阀;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洗涤塔通过第十一管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投料仓与所述第一计量仓之间通过第十二管线连接,所述第十二管线设置第一平衡阀;所述第二投料仓与所述第二计量仓之间通过第十三管线连接,所述第十三管线设置第二平衡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管线设置第一手动阀;所述第七管线设置第二手动阀;所述第八管线设置第三手动阀;所述第十管线设置第四手动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线设置第一回转阀;所述第二管线设置第二回转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动粉尘蝶阀、所述第二气动粉尘蝶阀及所述第三气动粉尘蝶阀的材质为SUS304不锈钢,内衬为PTF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46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电机托出机构
- 下一篇:一种快速更换电池的植保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