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式南音琵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83701.4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7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宗;张舒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宗;张舒燕 |
主分类号: | G10D1/05 | 分类号: | G10D1/05;G10D3/00;G10D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6280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南音 琵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式南音琵琶,其头部、身部、背板和传统南音琵琶的外型尺寸相同,定音定弦不变,其特征在于:复手上方设一出音口,面积为42~50cm2,所述琵琶面板内部音梁上嵌有一音柱,所述面板厚度由传统3一3.5mm增加至4一5mm,所述复手位置在传统琵琶底部向出音口方向的5厘米处移高到6厘米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厚传统琵琶面板移高复手位置,扩大出音口面积以及增加一音柱,可以综合提高南音琵琶的发音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琵琶,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式南音琵琶。
背景技术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琴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传统的南音琵琶没有音柱,琵琶面板厚高度是3mm~3.5mm,复手距离琵琶面板的底部距离大约为5mm,出音口为月牙形状,出音口的面积大约为1cm2,传统的南音琵琶综合性的发音质量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式南音琵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式南音琵琶,包括头部和身部,头部和身部之间设有多个拉紧的琴弦,所述身部由琵琶面板构成,所述琵琶面板包括正面面板和曲面背板,所述正面面板和曲面背板之间形成音腔,所述正面面板下方设有复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手的上方设一出音口,所述琵琶面板的内部音梁上嵌有一音柱,所述音柱位于出音口的一侧,所述琵琶面板的厚度为4mm~5mm,所述出音口的面积为为42~50cm2,所述复手与琵琶面板底部的距离为6cm。
进一步的,所述音柱与出音口轴中心的距离为1~2cm。
进一步的,琵琶面板的厚度为4mm。
进一步的,所述出音口的面积为为45cm2。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加厚面板,使得发音更加的纯正,同时能够加强抗震力。
2、增加复手与琵琶面部底部的距离,通过将复手的位置从琵琶面板底部向出音口的方向移动一厘米,中和加厚琵琶面板,适当缩短弦距,能够更好的提高音质与音量。
2、增加音柱,能够更好地促进音源的有效传递;
3、增大出音口的面积,能够增加发音音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式南音琵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式南音琵琶的琵琶面板的立体图;
图3为图1在A-A方向上的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头部;2.身部;3.复手;4.琴弦;5.出音口;6.音柱;7.琵琶面板;71.正面平板;72.曲面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宗;张舒燕,未经张国宗;张舒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37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金精加工用热压室压铸机
- 下一篇:一种低压配电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