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脑外科皮下积液负压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83544.7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7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江洪祥;陈谦学;肖紫秋;刘宝辉;邓钢;胡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吴艳姣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脑外科 皮下 积液 引流 装置 | ||
一种脑外科皮下积液负压引流装置,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引流针、引流管和集液瓶,所述集液瓶的顶部连接有横管,所述横管上设置有截断阀,横管的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负压袋,所述负压袋由软质材料制成,其内周圈设置有弹簧,负压袋的顶部设置有负压表,底部设置有抽吸口,所述抽吸口内设置有单向阀。本实用新型能利用负压袋持续进行积液的吸引,有效地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积液的吸引量可控,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脑外科皮下积液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皮下积液是脑外科开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行翼点入路的开颅术,术后多因缺乏有效的包扎而导致皮下积液的形成。当积液量较多,不能自行吸收,必须行皮下穿刺放出积液以减轻病人痛苦。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头皮下抽取积液方法有以下缺点:注射器临时抽取,可有一定效果,积液不断产生,反复抽取,增加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还增加颅内感染风险。临时组合而成的引流装置,往往因缺乏负压的吸引而效果不想理。以上缺点决定了目前使用的皮下穿刺引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急需一种简便的脑外科皮下积液负压引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脑外科皮下积液负压引流装置,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脑外科皮下积液负压引流装置,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引流针、引流管和集液瓶,所述集液瓶的顶部连接有横管,所述横管上设置有截断阀,横管的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负压袋,所述负压袋由软质材料制成,其内周圈设置有弹簧,负压袋的顶部设置有负压表,底部设置有抽吸口,所述抽吸口内设置有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袋和横管通过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袋和横管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软垫,以形成密封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
进一步地,所述集液瓶的外壁设置有刻度,集液瓶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利用负压袋持续进行积液的吸引,有效地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积液的吸引量可控,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中:1引流针,2引流管,3集液瓶,4横管,5截断阀,6负压袋,7弹簧,8负压表,9抽吸口,10流量调节器,11滚轮,12壳体,13刻度,14排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脑外科皮下积液负压引流装置,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引流针1、引流管2和集液瓶3,所述集液瓶3的顶部连接有横管4,所述横管4上设置有截断阀5,横管4的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负压袋6,所述负压袋6由软质材料制成,其内周圈设置有弹簧7,负压袋6的顶部设置有负压表8,底部设置有抽吸口9,所述抽吸口9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抽吸口9与医院现有的负压吸引机接口相匹配,负压袋6内抽吸形成的负压大小可根据集液瓶3的大小来进行控制,在负压吸引和弹簧7的共同作用下,使本装置能充分发挥负压吸引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3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科临床手术钢板预弯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抽放水于一体的园林浇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