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氧气袋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82257.4 | 申请日: | 2019-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1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张肖 |
| 地址: | 1000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氧气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管容易丢失的问题。该氧气袋包括袋体、氧气管、开关和连接管,袋体上连接用于输出氧气的氧气管,氧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氧气流量的开关,氧气管的出气口处连接有第一固定圈,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二固定圈,第一固定圈与第二固定圈通过连接带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氧气袋,当氧气袋需要进行充氧时,将连接管从氧气管上取下,氧气管直接连接充氧气装置;当氧气袋充满氧气后,需要为患者供氧时,将连接管一端与氧气袋的氧气管进行连接且另一端与吸氧管进行连接,由于连接带的连接作用,从而避免连接管的丢失,该氧气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连接快速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气袋。
背景技术
氧气袋由于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临床中氧气袋常作为氧气的储存装置,通过鼻导管、面罩等给病人供氧,传统的氧气袋一般包括氧气袋囊、与氧气袋连接的氧气管、设于氧气管上的开关以及用于连接医用吸氧管接头的连接管。由于氧气袋储氧量有限,使用完后需要再次充满备用。
但氧气袋无法通过连接管与充氧气装置进行连接,需要将连接管取下才能将氧气管与充氧气装置进行连接,当氧气袋充满后,氧气袋与医用吸氧管接头进行连接时,需要将氧气管与连接管再次连接才能连接医用吸氧管,供患者使用。当氧气袋在充氧气过程中或处于备用状态时,氧气管不与连接管连接,由于连接管较小,容易丢失,当需要连接吸氧管接头时常因为无法及时找到连接管,对使用造成不便,特别是遇有抢救等的紧急情况下,会造成抢救时间延后,可能会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气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管容易丢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氧气袋,包括袋体、氧气管、开关和连接管,所述袋体上连接用于输出氧气的氧气管,所述氧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氧气流量的开关,所述氧气管的出气口处连接有第一固定圈,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与所述第二固定圈通过连接带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管包括直管、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直管为圆管,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均为锥形管,所述第一连接头的锥底端同轴连接于所述直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头的锥底端同轴连接于所述直管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直管的中段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直管同轴,所述第二固定圈套在所述第一凹槽中。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固定圈、连接带和第二固定圈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直管内设置有用于过滤的网板。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网板与所述连接管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网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头的一侧固接有气体分离膜。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直管的外壁设有环形凸起,所述氧气管的出气口处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外壁均设有环形螺纹。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直管的外侧面为磨砂面。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22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康复护理拐杖
- 下一篇:一种带有燕尾榫结构的药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