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加湿的自然冷源空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81000.7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46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13/30;F24F5/00;F24F6/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殷盛江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湿 自然 空气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加湿的自然冷源空气处理系统,包括交叉设置的外风道、内风道,外风道连通外界,外风道和内风道交叉的位置设有间接蒸发换热的换热芯体,外风道上设有向换热芯体喷水的喷雾装置;内风道连通数据中心,内风道内设有用于加湿的湿膜。机房内回风经内风道的湿膜加湿后进入芯体与新风在水蒸发作用下间接换热,内风道内换热完成的冷空气进入数据中心的机房内实现了利用自然冷源降温的作用,一般在相应的风道内增加风机,耗能较低,同时,在内风道内增加湿膜,用以调节机房内的循环风湿度,系统内设计有加湿装置,数据中心内不需再设置加湿装置,更有利于回风加湿,空气处理单元更加紧凑合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器制冷节能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带加湿的自然冷源空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的发热量越来越高,依靠传统的精密空调散热方式,会造成很大的电能消耗,目前传统的精密空调制冷将逐渐被新型的制冷方式所取代。特别是利用自然冷却技术,在自然冷却技术中利用水蒸发冷却技术,通过水与空气之间的热湿交换来获取冷量能大幅度降低用电量和用电高峰期对电能的要求;但是普通的水喷淋冷却技术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不直接接触,当数据中心内空气需要加湿的情况下还需要安装专门的加湿装置,占用数据中心空间;为了解决空气处理问题,更多利用自然冷源,需要一种带加湿且利用自然冷源空气处理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带加湿的自然冷源空气处理系统,室外新风流经外风道,经过换热芯体内,在喷雾装置喷出的水蒸发作用换热从而间接降低内风道内机房回风的温度,机房内回风经内风道的湿膜加湿后进入芯体与新风在水蒸发作用下间接换热,内风道内换热完成的冷空气进入数据中心的机房内,对IT设备进行降温冷却;冷空气通过IT设备后变为高温的热空气流回处理系统的内通道,如此循环,实现了利用自然冷源降温的作用,一般在相应的风道内增加风机,耗能较低,同时,在内风道内增加湿膜,用以调节机房内的循环风湿度,系统内设计有加湿装置,数据中心内不需再设置加湿装置,更有利于回风加湿,空气处理单元更加紧凑合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加湿的自然冷源空气处理系统,包括交叉设置的外风道、内风道,外风道连通外界,外风道和内风道交叉的位置设有间接蒸发换热的换热芯体,外风道上设有向换热芯体喷水的喷雾装置;内风道连通数据中心,内风道内设有用于加湿的湿膜。
一种带加湿的自然冷源空气处理系统,还包括氟冷系统,氟冷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蒸发器、冷凝器,蒸发器设在内风道上,蒸发器设在换热芯体下游;
冷凝器设在外风道上,冷凝器设在换热芯体下游。
所述的外风道、内风道、氟冷系统设置在一个壳体内,壳体上开有新风口、排风口,壳体内部通过钣金件围成外风道。排风口内侧设有排风机,换热芯体下方的壳体底板上设有集水池Ⅰ,集水池Ⅰ内设有连接喷雾装置的喷淋泵。
所述的壳体上开有回风口、送风口,壳体内部通过钣金件围成内风道,送风口内侧设有送风机。湿膜设在回风口内侧,湿膜上部设有布水器,布水器通过电动水阀连接布水箱,湿膜下方的壳体底板上设有集水池Ⅱ,集水池Ⅱ内设有连接布水器的加湿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室外新风流经外风道,经过换热芯体内,在喷雾装置喷出的水蒸发作用换热从而间接降低内风道内机房回风的温度,机房内回风经内风道的湿膜加湿后进入芯体与新风在水蒸发作用下间接换热,内风道内换热完成的冷空气进入数据中心的机房内,对IT设备进行降温冷却;冷空气通过IT设备后变为高温的热空气流回处理系统的内通道,如此循环,实现了利用自然冷源降温的作用,一般在相应的风道内增加风机,耗能较低,同时,在内风道内增加湿膜,用以调节机房内的循环风湿度,系统内设计有加湿装置,数据中心内不需再设置加湿装置,更有利于回风加湿,空气处理单元更加紧凑合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10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防火阻燃瓦楞纸箱
- 下一篇:一种大米包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