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室用清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4768.1 | 申请日: | 201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51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凤莲;高焕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凤莲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A61B17/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方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1 | 代理人: | 俞波 |
地址: | 2520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术室 用清创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室用清创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腔体、吸爪、叶轮、进药孔、排气孔,腔体为半球状的壳体结构,壳体开口处的内表面上安装有四个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吸爪,吸爪包括吸盘、负压管、转轴、扭簧、第一支臂、第二支臂、挡环,第一支臂一端与腔体内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臂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扭簧安装在转轴上,第二支臂另一端与吸盘固定连接。负压管电动机驱动负压管外拉,拉力传递至吸盘与下面的皮肤,对创口外扩;从进药孔注入药液,腔体内气体通过排气孔排出,叶轮电动机驱动叶轮旋转,叶轮搅动药液呈旋涡状流动,对创口进行清洗。最终实现对于小创口的创口扩张与药液冲洗同时进行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术室用清创装置。
背景技术
清创术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清除开放伤口内的异物,切除坏死、失活或严重污染的组织、缝合伤口,使之尽量减少污染,甚至变成清洁伤口,达到一期愈合,有利受伤部位的功能和形态的恢复。传统治疗手段为一个治理人员对创口进行扩张,同时另一个治疗人员使用药液对创口进行冲洗,但对于面积较小的创口,在狭小的空间内同时进行创口扩张与药液冲洗两种操作十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满足上述背景技术中对小创口的创口扩张与药液冲洗两种操作同时进行的技术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室用清创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不足之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术室用清创装置,包括腔体:
所述腔体为半球状的壳体结构,外表面的腔体球半径为25mm~75mm,壳体厚度为0.5mm~2mm,壳体开口处的内表面上安装有四个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吸爪,吸爪包括吸盘、负压管、转轴、扭簧、第一支臂、第二支臂、挡环;
所述第一支臂一端与腔体内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臂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腔体与第一支臂的位置相对固定,第二支臂可以转轴为轴线进行转动;
所述扭簧安装在转轴上,扭簧两端点分别压在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上表面,以保证吸盘贴紧皮肤;
所述第二支臂另一端与吸盘固定连接,吸盘为半球状的壳体结构,吸盘球半径为腔体球半径的1/6,吸盘顶面中心处开有通孔,负压管一端与吸盘的外表面连接,且负压管与吸盘内腔通过吸盘顶面中心的通孔连通,保证皮肤、吸盘内表面、负压管内表面、外设排气泵整体形成密闭空间;
所述腔体侧面开有四个通孔,每个通孔分别位于吸爪上方,通孔与吸爪的垂直距离等于腔体球半径的1/3,通孔与负压管外表面间隙配合,负压管另一端与外设排气泵连通;
所述负压管位于腔体内部的长度的1/2位置处固定有挡环,挡环外径大于腔体侧面通孔的内径;
所述腔体顶面正中心开有通孔,通孔与传动轴间隙配合,传动轴顶端位于腔体之外,叶轮电动机连接;传动轴底端固定有叶轮,叶轮位于腔体内部,高度为腔体球半径的2/3;
所述腔体顶面开有进药孔和排气孔,进药孔和排气孔关于传动轴轴对称分布,进药孔和排气孔的水平距离为腔体球半径的1/4;
所述负压管为软质塑料,保证韧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如医用级聚氯乙烯,在保证安全无毒的条件下,实现可沿腔体侧面通孔抽动,并承受负压管电机的拉力;
所述腔体为硬质透明材料,优选超白玻璃;保证治疗人员能够透过腔体,直接观察到吸爪与叶轮的动作;
所述负压管与吸盘通过丝扣连接或一次吹塑成型;
所述第一支臂与腔体、第二支臂与吸盘均通过螺钉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凤莲,未经张凤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47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老化实验箱内部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用的采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