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沥青加工用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4375.0 | 申请日: | 201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7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梁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婷 |
主分类号: | E01C19/08 | 分类号: | E01C1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7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沥青 工用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沥青加工用加热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的内侧壁连通有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贯穿所述水箱的内侧壁并连通有进料管,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水箱的内侧壁并连通有出料管,所述水箱的一侧连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水箱的顶部连通有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远离所述水箱的一端连通有罐体;本实用新型针对沥青浆黏度过高而发生运输堵塞的现象,通过水箱中热水传递热量加热管体内的沥青浆,降低沥青浆表观黏度,解决沥青浆表观黏度过高而发生运输堵塞的现象,同时,利用水循环加热的方式,在节省了能耗的同时,避免对管道直接明火加热,杜绝因气体泄漏导致火灾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沥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沥青加工用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沥青升温方式采取的是整体加热的模式,即大批量沥青集中加热升温。目前,沥青混合料的传统生产工艺流程是把道路沥青储存在1000吨或 2000吨的金属保温储存罐中,使用时先将罐中的沥青升温到120℃左右,使其满足流动要求,再将其通过专用沥青泵送至50吨升温罐中加热升温至150℃左右,再将其与各种矿料严格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混合料,应用于道路修建。在道路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中,沥青的供给要求连续不间断,并且要有适合的温度和足够的供给量才可以保证正常的生产需要和道路沥青混合料的成品质量。目前采取的传统的沥青升温方式中,在1000吨或2000吨的金属保温储存罐中的道路沥青的温度一般为常温状态;由于道路沥青温度传导性差的物理特性,储存在保温储存罐里的道路沥青从常温开始升温,其升温速度非常缓慢,最快也需要一周的时间,且24小时不间断加热才能达到 120℃左右;保温储存罐中的道路沥青升温的整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而为了保证保温储存罐中的道路沥青保持在120℃左右,生产期间还要连续不断地补充热能,能量浪费很大;沥青长期高温储存时容易引起老化,降低道路沥青各种性能,从而直接影响道路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现有技术中道路沥青的加热是通过有机热载体导热油燃煤锅炉进行的,该加温模式需要长时间加热,不仅给锅炉系统带来长时间的高负荷运转,而且会消耗掉大量的热量,燃烧掉大量的燃煤,一方面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同时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建筑沥青加工用加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沥青加工用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沥青加工用加热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的内侧壁连通有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贯穿所述水箱的内侧壁并连通有进料管,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水箱的内侧壁并连通有出料管,所述水箱的一侧连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水箱的顶部连通有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远离所述水箱的一端连通有罐体,所述罐体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一侧与所述水箱的一侧连通,所述罐体的一侧分别连通有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罐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进料管远离所述水箱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出料管远离所述水箱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出水管远离所述水箱的一端安装有第四阀门,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罐体的一端安装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出水管远离所述罐体的一端安装有第五阀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底部对称安装有四个万向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水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上表面安装有温度显示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婷,未经梁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43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