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防减震的天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4211.8 | 申请日: | 201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58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百顺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9/02 | 分类号: | B01L9/02;G01M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广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34 | 代理人: | 高丽敏 |
地址: | 311115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天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防减震的天平台,包括主支撑框架,所述主支撑框架的顶端安装有台面,所述台面的内侧填充有防震填料层,所述主支撑框架的正面靠上位置处中部安装有储物抽屉,所述主支撑框架的正面靠上位置处一侧安装有插座,所述主支撑框架的底端两侧安装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安装有固定箍,所述固定箍的一侧安装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上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端安装有平衡地脚,所述主支撑框架的内侧中部悬挂有红外发射头,所述红外发射头的下方安装有红外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的主支撑框架的顶部安装有台面,且台面设置为花岗岩结构,且在台面的内部镶嵌安装有防震填料层,通过其有效提高了防震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平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防减震的天平台。
背景技术
天平台是针对有高精度要求、抗干扰的实验而特殊设计的具有较强减震作用的基础配套实验装备,可控制各种设备震动时对使用中的干扰、抵抗公路车辆与地面摩擦震动时对使用中的干扰、抵抗地球自然运动时对使用中的干扰、抵抗天气自然变化时对使用中的干扰;确保在实验过程中的准确性,天平台设计为三级减震,即:台身、台面、台面与仪器,减震级别为十万分之一。
目前阶段的天平台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平衡调节不方便,且减震材料无法进行更换,无法进行长期使用,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防减震的天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平衡调节不方便,且减震材料无法进行更换,无法进行长期使用,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防减震的天平台,包括主支撑框架,所述主支撑框架的顶端安装有台面,所述台面的内侧填充有防震填料层,所述主支撑框架的正面靠上位置处中部安装有储物抽屉,所述主支撑框架的正面靠上位置处一侧安装有插座,所述主支撑框架的内侧安装有储藏柜,所述主支撑框架的底端两侧安装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安装有固定箍,所述固定箍的一侧安装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上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端安装有平衡地脚,所述主支撑框架的内侧中部悬挂有红外发射头,所述红外发射头的下方安装有红外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台面设置为花岗岩结构,且防震填料层设置为碳纤维复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箍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头上,且固定箍与限位套设置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套上设置有螺纹孔,且螺杆与限位套上的螺纹孔丝杆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平衡地脚设置为橡胶结构,且平衡地脚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红外发射头通过平衡绳与主支撑框架的内侧中部连接,且红外发射头与平衡绳之间安装有重心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主支撑框架的顶部安装有台面,且台面设置为花岗岩结构,且在台面的内部镶嵌安装有防震填料层,通过其有效提高了防震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主支撑框架的内侧中部位置处安装有红外发射头,且在红外发射头的下方正对安装有红外传感器,通过其可以精确测量出天平台的平衡度,且在主支撑框架的底部安装有连接头,在连接头上安装有固定箍,在固定箍的一侧安装有限位套,在限位套上安装有螺杆,在螺杆的一端安装有平衡地脚,通过其不但方便对装置的平衡性进行调节,且可以提高稳定性和防震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防减震的天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箍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台面的局部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百顺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百顺实验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42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