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管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3009.3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3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方立锋;蔡炳芳;饶聪超;操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管嘴结构,旨在提供一种可以避免膜片吸入到管嘴、保证歧管内通气无阻、提高歧管工作效率、加快管嘴通气速度的新型管嘴结构。它包括与歧管连接的进气口、中空管道和位于管嘴末端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内侧壁上设有若干挡筋,挡筋径向布置在进气口中,挡筋的一端与进气口内侧壁连接,挡筋的另一端指向进气口中心,进气口内径从邻近歧管一端向出气口一端逐渐增大,中空管道包括与进气口连接的进气管道和与出气口连接的出气管道,出气管道的内径从远离出气口的一端向邻近出气口方向逐渐增大。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管嘴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歧管中的膜片因为负压等原因被倒吸入管嘴从而造成管嘴堵塞、通气不畅等情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避免膜片吸入到管嘴、保证歧管内通气无阻、提高歧管工作效率、加快管嘴通气速度的新型管嘴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上歧管的管嘴是一种常见的结构,管嘴起到引导气流快速流通的作用。歧管内通常会设置具有硅膜片的压力传感器。当歧管、管嘴在工作时,歧管内的硅膜片会因为硅膜片上下存在明显的气压差而被吸入到管嘴中,硅膜片卡在管嘴中,堵塞管嘴,导致管嘴通气不畅,使得整个歧管无法正常工作,影响汽车的运行。
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0412352C,公告日2008年8月20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内燃机燃料轨内的歧管连接结构、歧管及其制造方法,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燃料轨内的歧管的连接结构,它能够防止结构部件,例如燃料轨、歧管等发生腐蚀,并且还能防止燃料的氧化和其性能的恶化。在内燃机燃料轨的歧管的连接结构中,内燃机的燃料轨和歧管通过连接装置由紧固螺母相互连接,并且所述燃料轨由不锈钢或者至少对其内表面进行了防锈处理的钢制成,歧管由外管和内管形成的双管构成,其中内管相对于位于其内周面上的燃料而言具有比外管的外周面更加良好的防锈能力。歧管和连接装置的连接密封部分具有同歧管的内周表面相同的防锈能力;相对于燃料的包括歧管的密封表面在内的整个液体接触部分被内管覆盖。该专利主要对于歧管进行防腐蚀处理,并没有提出关于膜片容易被吸入到管嘴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歧管中的膜片容易被吸入到管嘴、造成管嘴堵塞、歧管内通气不畅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避免膜片吸入到管嘴、保证歧管内通气无阻、提高歧管工作效率、加快管嘴通气速度的新型管嘴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管嘴结构,包括与歧管连接的进气口、中空管道和位于管嘴末端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内侧壁上设有若干挡筋,挡筋径向布置在进气口中,挡筋的一端与进气口内侧壁连接,挡筋的另一端指向进气口中心,进气口内径从邻近歧管一端向出气口一端逐渐增大,中空管道包括与进气口连接的进气管道和与出气口连接的出气管道,出气管道的内径从远离出气口的一端向邻近出气口方向逐渐增大。
现有的管嘴包括三个部分,进气口、中空管道和出气口。进气口与歧管的出口相连接,中空管道布置在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出气口也就是所述管嘴整体结构的末端,也叫管嘴末端。为了避免歧管内的膜片(此处膜片与前文所述的硅膜片为同一部件)被倒吸入管嘴的中空管道中造成管嘴堵塞,影响歧管向管嘴方向进气,在管嘴的进气口附近设置可以挡筋。挡筋可以做成形似片状的部件,用来拦截并阻止歧管中的膜片向中空管道方向运动。当气流从歧管向管嘴方向流动时,膜片会与进气口处的挡筋紧贴而不会进入管嘴的中空管道内。
由于进气口附近设置了挡筋的结构,跟原有的管嘴相比,气流在进入管嘴时会因为受到阻碍,气流的通道变得更狭窄,导致气流速度变慢,影响进气效率,所以在进气口做成喇叭状,具体地说,进气口内径从邻近歧管一端向出气口一端逐渐增大,如此一来,进气口的开口变得大,可以抵消进气口开口面积减小(因为挡筋的布置造成进气口变小)而带来气流速度变慢的负面效果。为了提高管嘴出气速度,在出气口也做成喇叭口,具体地说,出气管道的内径从远离出气口的一端向邻近出气口方向逐渐增大,出气口的开口面积比现有的管嘴出气口更大,气流从管嘴逸出的速度变得更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30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危险废物焚烧用炉渣金属回收装置
- 下一篇:螺母自动植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