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解造口脱垂的腹带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2540.9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12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邹燕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燕蕾 |
主分类号: | A61F5/449 | 分类号: | A61F5/449 |
代理公司: | 成都智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5 | 代理人: | 丁亮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解 造口脱垂 | ||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解造口脱垂的腹带,所述缓解造口脱垂的腹带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处设有定型管,所述定型管两端设置硬环、内部设有中空层的柔性管道,所述柔性管道在使用时推送到造口内部,通过充气装置和充气管向中空层充气,使柔性管道膨胀形成一个具有支撑度不易坍缩的管道结构,且其外径大于造口内径,通过上述方式,柔性管道紧密贴合到肠壁上,将肠道支撑使其不易向内收缩,可以有效预防造口处结肠的脱出,极大地方便患者的日常生活,并降低了造口感染的可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解造口脱垂的腹带。
背景技术
结肠造口术指的是外科手术中,由于肠道被部分切除,且无法将两端肠道相接时,医护人员在患者的腹部造一小口,将肠道部分拉出,然后缝合于腹壁之上,最终形成一个在腹部有开口的肠通道,在医学上这种肠通道的开口被称为造口。人工造口是为了治疗某些肠道疾病所采用的一种方式,通过造口可以代替人体肛门行使排便功能。
现有技术中的造口存在几个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由于造口附近没有类似肛门的括约肌,当腹内压力增高时,易造成造口内靠外侧位置的结肠脱出造口之外,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容易造成造口和结肠的感染,并给患者造成不适。因此,如何有效预防造口脱出是一个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缓解造口脱垂的腹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腹带、定型管和充气模块;所述腹带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定型管包括第一环、第二环和柔性管,所述第一环和第二环设于柔性管两端,第一环与腹带在通孔处固定连接,第二环内径小于第一环和造口的内径;所述柔性管为多层复合柔性管,其中设有中空层;所述充气模块设有充气装置和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一端连通充气装置,另一端连通中空层。
可选的,所述腹带两端设有粘结部。
可选的,所述腹带两端的粘接部分别位于腹带前后两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环和第二环为硬质材料。
可选的,所述充气装置为充气球。
可选的,所述充气模块设有放气开关。
可选的,所述柔性管由内到外设有两层橡胶层和一层医用硅胶层可选的,所述医用硅胶层的厚度为1.5~2mm,橡胶层厚度为1.5~2mm,中空层厚度为2~3mm。
本申请所述缓解造口脱垂的腹带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处设有定型管,所述定型管两端设置硬环、内部设有中空层的柔性管道,所述柔性管道在使用时推送到造口内部,通过充气装置和充气管向中空层充气,使柔性管道膨胀形成一个具有支撑度不易坍缩的管道结构,且其外径大于造口内径,通过上述方式,柔性管道紧密贴合到肠壁上,将肠道支撑使其不易向内收缩,可以有效预防造口处结肠的脱出,极大地方便患者的日常生活,并降低了造口感染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缓解造口脱垂的腹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所述柔性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缓解造口脱垂的腹带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腹带、11-粘结部、2-定型管、21-第一环、22-柔性管、221-医用硅胶层、222-橡胶层、223-中空层、23-第二环、3-充气模块、31-充气管、32-充气装置、33-放气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燕蕾,未经邹燕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25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排水管道的固定架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料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