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可调节预应力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2201.0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6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邓剑涛;邓成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剑涛 |
主分类号: | E04C5/08 | 分类号: | E04C5/08;E04C5/12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何小星 |
地址: | 350025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调节 预应力 连接 结构 | ||
1.一种双向可调节预应力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置于两构件上且同轴的插销部(1)和锁合部(2);所述插销部(1)和所述锁合部(2)之间还设置有调节部(3);所述锁合部(2)包括朝向所述插销部(1)一端敞开的锁筒(21)、螺纹固定于所述锁筒(21)敞开端的支撑套筒(22)以及设置于所述锁筒(21)内的锁扣机构;所述支撑套筒(22)内周面的上端设有内倾角;所述锁扣机构包括滚珠(23)、弹簧(24)、珠盆(25)以及垫片(26);所述锁筒(21)的另一端套设有工件(7),工件(7)套设于所述锁筒(21)内的一端设置有墩头(71);所述插销部(1)包括朝向所述锁合部(2)一端敞开的销筒(11)以及插入所述锁筒(21)内的插销头(12);所述插销头(12)通过设置在其末端的螺纹端(13)螺纹固定于所述销筒(11)敞开端内;所述销筒(11)的另一端套设有另一工件(7),工件(7)的墩头(71)套设于所述销筒(11)内;所述插销头(12)末端的外周壁上设有环形沟(14);弹簧(24)一端抵靠在锁筒(21)内墩头(71)上,另一端抵靠在垫片(26)上;珠盆(25)设置在锁筒(21)内墩头(71)与插销头(12)之间;滚珠(23)容纳在环形沟(14)内;插销头(12)插入锁筒(21),滚珠(23)在弹簧(24)和垫片(26)的作用下进入环形沟(14),插销头(12)被锁定于锁扣机构中;所述调节部(3)能够用于调节所述支撑套筒(22)或所述插销头(12);旋动调节部(3)使支撑套筒(22)前顶,插销头(12)受力形变产生预压应力;旋动调节部(3)使插销头(12)后退,插销头(12)受力形变产生预拉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向可调节预应力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3)包括第一调节端(31)和第一调节螺母(32);所述第一调节端(31)固定设置在所述插销头(12)与所述螺纹端(13)之间;所述第一调节螺母(32)螺纹固定在所述支撑套筒(22)末端外侧;所述第一调节螺母(32)下端面紧贴所述第一调节端(31)上端面;所述第一调节螺母(32)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调节端(31)外径;所述第一调节端(31)与所述螺纹端(13)的连接处与所述销筒(11)敞开端端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调节螺母(32)上端面与所述锁筒(21)敞开端端面之间留有间隙;旋动第一调节端(31)使插销头(12)后退,被锁扣机构固定的插销头(12)受力形变,产生预拉应力;旋动第一调节螺母(32)使第一调节螺母(32)挤压第一调节端(31),支撑套筒(22)受反作用力向前顶出,被锁扣机构固定的插销头(12)受力形变,产生预压应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向可调节预应力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3)还包括第一垫圈(33);所述第一垫圈(33)套设在所述插销头(12)外;所述第一垫圈(33)位于所述第一调节端(31)和所述第一调节螺母(3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向可调节预应力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3)包括第二调节端(41)和第二调节螺母(42);所述第二调节端(4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套筒(22)末端外侧;所述第二调节螺母(42)螺纹固定在所述螺纹端(13)上端外侧;所述第二调节端(41)下端面紧贴所述第二调节螺母(42)上端面;所述第二调节螺母(42)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调节端(41)的外径;所述第二调节端(41)上端与所述锁筒(21)敞开端端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调节螺母(42)下端与所述销筒(11)敞开端端面之间留有间隙;旋动第二调节端(41)使支撑套筒(22)前顶,被锁扣机构固定的插销头(12)受力形变,产生预压应力;旋动第二调节螺母(42)使第二调节螺母(42)挤压第二调节端(41),插销头(12)的螺纹端(13)受反作用力向后退缩,被锁扣机构固定的插销头(12)受力形变,产生预拉应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双向可调节预应力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3)还包括第二垫圈(43);所述第二垫圈(43)套设在所述插销头(12)外;所述第二垫圈(43)位于所述第二调节端(41)和所述第二调节螺母(4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剑涛,未经邓剑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22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克氏针纠偏系统
- 下一篇:一种马克思主义教学用功能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