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体支架及冷柜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1561.9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75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廉锋;任伟涛;李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2 | 分类号: | F16L3/02;F25D2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张翠红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架 冷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体支架及冷柜,该管体支架包括:支撑部,其具有一抵接面,支撑部远离抵接面的一面上形成有支撑筋;固定部,其形成在支撑筋的自由端处,且呈具有开口的环形,固定部供管体穿过;第一止挡部,其形成在开口处且可变形,第一止挡部用于阻挡管体从固定部脱出。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管体支架的结构操作复杂的问题,降低操作复杂度,提高固定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体支架及冷柜。
背景技术
冰箱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毛细管和蒸发器四大部件组成。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编程高温高压的气体,进过冷凝器散热后成低温高压的液体,再由节流毛细管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气化吸热,然后通过蒸发器出口处的回气管回到压缩机重新开始循环,由于从蒸发器出来的气体温度较低,因此回气管内的制冷剂温度也较低。
通常例如在风冷冷柜中蒸发器设置在内胆内,而压缩机设置在内胆外部的压机舱里,回气管需要穿过内胆对接蒸发器,因此,回气管就会存在固定的问题,回气管距离内胆较近时会导致内胆强度降低,长时间会损坏内胆,距离箱壳较近时会导致柜体外表面凝露,影响客户使用体验。
现有的回气管的固定方案是通过U型泡沫或平板护板保证回气管与内胆之间保留一定间隙,这种方式需要将U型泡沫或平板护板人工预先安装,操作不便且成本较高。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管体支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回气管支架的结构操作复杂的问题,降低操作复杂度,提高固定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管体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部,其具有一抵接面,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抵接面的一面上形成有支撑筋;固定部,其形成在所述支撑筋的自由端处,且呈具有开口的环形,所述固定部供管体穿过;第一止挡部,其形成在所述开口处且可变形,且在所述第一止挡部用于阻挡所述管体从所述固定部中脱出。
如上所述的管体支架,所述第一止挡部朝向所述开口倾斜。
如上所述的管体支架,所述管体支架还包括:第二止挡部,其与所述第一止挡部相对且朝向所述第一止挡部的自由端倾斜,所述第一止挡部的外侧活动抵接于所述第二止挡部。
如上所述的管体支架,所述第二止挡部可变形。
如上所述的管体支架,所述支撑部、固定部、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的管体支架,所述固定部内侧壁上凸起形成有若干个固定筋。
如上所述的管体支架,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抵接面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筋。
如上所述的管体支架,若干个支撑筋呈放射性绕设于所述固定部的外侧。
如上所述的管体支架,所述管体支架还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抵接面上。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冷柜,其包括内胆和如上所述的管体支架,所述管体支架的抵接面与所述内胆的外壁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管体通过开口穿设在固定件内固定,并通过第一止挡部避免该管体从开口中脱出,该结构简单,易于装配,降低了操作难度;将支撑部的抵接面固定至内胆外壁上,且由于管体固定设置在固定件内,与内胆外壁和箱壳内壁均具有间隙,避免对内胆的损坏及箱壳冷凝。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15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终端盒
- 下一篇:一种具有LED位置指示功能的电场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