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防射流复合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0606.0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8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仇俊;王勒言;薛鹏;薛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动天翼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34;H01M10/658;H01M10/613;B32B19/04;B32B15/18;B32B15/04;B32B7/12;B32B27/06;B32B27/34;B32B27/28;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坚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8 | 代理人: | 杜兴;刘宏亮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射流 复合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防射流复合板,包括层叠复合的金属板层、第一隔热层、绝缘连接层和第二隔热层,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与绝缘连接层粘接复合。该电池模组防射流复合板中包含隔热层、绝缘连接层以及金属板层,兼具隔热、绝缘和优良的机械强度,金属板的使用有助于减薄隔热层,减少隔热层中隔热材料的使用,有助于降低电池模组的防射流成本。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含电池模组防射流复合板的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防射流复合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热失控是锂离子动力电池最严重的安全事故。电池在内短路、过充和加热等滥用条件下存在热失控风险。圆柱电芯18650为例,热失控会引发电芯内部一系列的放热反应,导致电芯温度升高,高温又进一步加速放热反应的进行,导致电芯中产生大量的气体,电芯内部瞬间压力大,最终破坏电芯正极的防爆阀,导致电池正极发生气体射流。气体射流喷射至电芯轴向相邻模组中位置正对的电芯电极上,会对相邻模组造成热冲击,严重的还会引发连锁反应,形成剧烈的热失控扩展局面。
201821631798 .X公开了一种基于圆柱电池的标准模组结构,各个电池模组单元的正极之间设有隔热板。具体的,设置在正极处的隔热板可阻挡喷射气流,当隔热板由例如云母材料制成时,其超高耐温性以及较好的强度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热气流的阻挡,防止热气流对电芯的损伤。云母材料制成的隔热板通常有云母纸与有机硅胶水粘合、高温压制而成,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绝缘性能。但是要达到耐射流冲击的强度,需要适当增加隔热板的厚度,成本较高,并且不利于模组结构的紧凑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模组防射流复合板,多层复合的结构满足射流、绝缘和隔热等多重防护。
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模组防射流复合板,包括层叠复合的金属板层、第一隔热层、绝缘连接层和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与所述绝缘连接层粘接复合。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均为云母板。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绝缘连接层为麦拉片。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金属板层为铁板。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的厚度为0.1~1mm。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麦拉片的厚度为0.1~0.5mm。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铁板的厚度为0.1~0.5mm。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支架、装配于电芯支架中的若干个电芯以及连接所述电芯电极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防射流复合板,所述汇流排位于所述电芯支架和电池模组防射流复合板之间。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电池模组防射流复合板与电芯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池模组防射流复合板的第二隔热层朝向所述电芯的负极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轴向依次排列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芯支架、装配于电芯支架中的若干个电芯以及连接所述电芯电极的汇流排,相邻所述电池模组的汇流排之间设置有上述的电池模组防射流复合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电池模组防射流复合板中包含隔热层、绝缘连接层以及金属板层,兼具隔热、绝缘和优良的机械强度,金属板的使用有助于减薄隔热层,减少隔热层中隔热材料的使用,有助于降低电池模组的防射流成本;
电池模组防射流复合板质轻且厚度薄,满足电池模组结构紧凑以及轻量化的要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动天翼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联动天翼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06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