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充电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0602.2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3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弓鹏;原玮;王力;陈太雷;王天明;张全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1/00 | 分类号: | B64F1/00;B60L53/302;H02J7/35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王聚才 |
地址: | 45005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巡检 无人机 充电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充电平台,用于提供同时对多个充电箱进行降温、箱门易打开且对太阳能板有保护的电力巡检无人机充电平台,包括充电箱、太阳能板、蓄电池、充电器,所述充电箱设置为多个,还包括连接柱,所述充电箱的一侧与连接柱的侧面连通,所述连接柱内部中空、下端开口,所述连接柱内部设置有用于散热的风扇,通过设置由连接柱连接的多个充电箱,巧妙地将多个充电箱通过连接柱连接,每个充电箱分别与连接柱连通,在充电过程中,连接柱内部的风扇能够同时对多个充电箱进行散热,解决了原有充电箱没有专门散热的装置且为每一个充电箱配备单独的散热装置占用空间大且浪费资源,不易操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充电平台。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已形成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电网共6个跨省区电网;110kV以上输电线路已达到近51.4万km。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电力行业整体投资约为1000亿元,其中硬件设施为73%,说明输电设备在国家电网建设上比重越来越大,随着电网的日益扩大,巡线的工作量也日益加大,100km的巡线工作需要20个巡线人员工作一天才能完成。因此传统的巡线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电力系统的广泛需求,需要使用无人机对电路进行巡查,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力消耗,但是,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不支持无人机进行大范围巡航,需要设置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的充电平台装置以辅助无人机使用。
如今市场上所使用无人机充电平台装置,无人机在充电时,是将无人机放入充电箱内充电,但在充电的过程中充电箱内部会产生较高的温度,且充电箱内没有用于降温的装置,若专门为充电箱配置降温装置,每个充电箱都需配备一台降温装置,占用空间大,浪费资源且不易操作,为了对无人机进行保护基本都将无人机防止在密封的充电箱内进行维护,但是充电箱的箱门打开使用电机带动,十分不方便,电机也容易受损,传统的充电箱往往配备太阳能板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一般情况下太阳能板可以转动从而获得最大的阳光接收面积,但太阳能板不可收起,充电箱上也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保护的装置,太阳能板易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充电平台,用于提供同时对多个充电箱进行降温、箱门易打开且对太阳能板有保护的电力巡检无人机充电平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充电平台,包括充电箱、太阳能板、蓄电池、充电器,所述蓄电池、充电器设置在充电箱内部,所述太阳能板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与充电器的输入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箱设置为多个,还包括连接柱,所述充电箱的一侧与连接柱的侧面连通,所述连接柱内部中空、下端开口,所述连接柱内部设置有用于散热的风扇。
还包括用于固定、支撑充电箱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柱、固定杆,所述固定柱的数量与充电箱的数量相等,所述固定柱的顶端与充电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固定柱侧壁固定连接。
为了在太阳能板需要使用时将太阳能板撑起呈水平状态,在不用时使太阳能板竖直存放,防止恶劣天气下对太阳能板造成损伤,所述太阳能板的一侧通过第一转轴与充电箱底面转动连接,还包括用于将太阳能板水平撑起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倾斜固定设置在固定柱侧壁,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顶部通过第二转轴与太阳能板底部转动连接。
为了更方便、可靠地打开充电箱,所述充电箱顶部设置有箱盖,箱盖的一侧通过第三转轴与连接柱侧面转动连接,还包括用于将箱盖拉开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水平固定设置在连接柱上端面,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四转轴与箱盖的上端面转动连接。
为了方便操作,还包括PLC、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与PLC连接、所述PLC的输出端分别于第一气缸、第二气缸、风扇、充电器的输入端连接。
为了防止外界杂物进入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下端开口处设置有出风滤网。
为了更好地使空气流通从而增加散热量,所述充电箱的侧壁上开设有散热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06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LC智能控制型自动串焊机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园林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