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冷却塔余热制备生活热水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66866.0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90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郭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奥天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F24D3/18;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黄娟 |
地址: | 1022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冷却塔 余热 制备 生活热水 系统 | ||
一种利用冷却塔余热制备生活热水的系统,包括冷却系统、制冷空调系统和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冷却水泵和室外冷却塔串联;制冷机组和冷冻水泵串联;冷却水泵、制冷机组、室外冷却塔组成循环管路;热泵机组同时和热水输出管、室外冷却塔连接;热泵机组和生活热水箱形成循环管路;热水循环泵设置在热泵机组的回水管上;冷却水泵、室外冷却塔和热泵机组管道相连处设置三通阀门;热泵机组、制冷机组和室外冷却塔管道相连处设置三通阀门;本实用新型中,传感器通过感应生活热水箱中供水情况,控制电动阀门调节冷却水的流量,确保冷却水可以适用于制冷机组的高能效比运行区间;热泵机组回收制冷机组产出的热水转为生活用水,提高了能源一次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冷却塔余热制备生活热水的系统。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系统作为公共建筑第一耗电大户,其一次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节能管理一直是行业内备受关注的焦点,空调水系统中冷却水是通过水泵与冷却塔等设备连续制备可以确保制冷机组稳定运行的载热流体,而传统的冷却水冷却机制是利用高温水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接触散热以及蒸发散热,这样的系统不仅加大了水资源的蒸发损失,而且大量的热资源也一并发散到空气当中,大大加剧了公共建筑的用能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利用冷却塔余热制备生活热水的系统,传感器通过感应生活热水箱中供水情况,控制电动阀门调节冷却水的流量,确保冷却水可以适用于制冷机组的高能效比运行区间;热泵机组回收制冷机组产出的热水转为生活用水,提高了能源一次利用率。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利用冷却塔余热制备生活热水的系统,包括冷却系统、制冷空调系统和生活热水供应系统;
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水泵、室外冷却塔、进水管和出水管;冷却水泵通过进水管和室外冷却塔连接,室外冷却塔通过出水管与制冷空调系统连接;冷却水泵设置多组,相互之间并联;
制冷空调系统包括制冷机组、热水输出管、冷水输入管、冷冻水泵和末端盘管;
制冷机组和冷冻水泵串联;制冷空调系统产出的低温水通过管道与末端盘管连接,制冷机组的热水输出管与冷却系统输入端相连,制冷机组的冷水输入管与冷却系统输出端相连;制冷机组、热水输出管、冷却水泵、进水管、室外冷却塔、出水管和冷水输入管组成循环管路;制冷机组设置多组,相互之间并联;冷冻水泵设置多组,相互之间并联;
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包括热泵机组、热水循环泵、生活热水箱、热水输送管、热水出水管和热水回水管;
热泵机组同时和热水输出管、室外冷却塔连接;热泵机组、热水出水管、热水回水管、生活热水箱形成循环管路;热水循环泵设置在热水回水管上;生活热水箱上设置温度传感部件和液位传感部件;
冷却水泵、室外冷却塔和热泵机组三者管道相连处设置电动三通阀门P;热泵机组、制冷机组和室外冷却塔三者管道相连处设置电动三通阀门P;温度、液位传感部件和P1、P2电性连接。
优选的,热水输送管包括流水管、真空层、外部套管和固定支环;流水管设置在管道中部,外部套管套在流水管外面,流水管和外部套管通过固定支环连接,流水管和外部套管之间设置真空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热泵机组回收制冷机组产出的热水,再配合电能驱动产出适合生活用的热水,提高了一次能源利用率;温度传感部件和液位传感部件通过感应生活热水箱中供水温度以及水箱内存水量,来确定热泵机组的启停时间或热泵机组处理冷却水的流量;电动阀门P1、P2调节冷却水的流量,可使冷却水适用于制冷机组的高能效比运行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利用冷却塔余热制备生活热水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奥天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奥天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668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