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动式捕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66595.9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84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小文 |
主分类号: | A01M23/08 | 分类号: | A01M2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5371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 捕鼠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动式捕鼠器,包括壳体、传送机构、单向门、红外传感器及控制电路板,所述壳体为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结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主动滚轴、从动滚轴、驱动电机。当红外传感器感应到老鼠进入壳体后,通过控制电路板控制传送机构工作,使老鼠经过单向门后无法逃脱,保证了老鼠逮捕的成功率,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强,能进行连续捕捉,捕鼠效率高,不仅可以放在野外使用,也可以放在家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动式捕鼠器。
背景技术
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老鼠不但糟蹋粮食,而且会对家具进行破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曾经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老鼠进行捕捉和灭杀,但仍然阻止不了老鼠的惊人繁殖,而且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贮存宿主或媒介,已知老鼠对人类传播的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斑疹伤寒、蜱性回归热等57种,消除鼠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常用的捕鼠工具有很多种,如:老鼠夹、老鼠笼、粘鼠板、粘鼠胶等,但上述捕鼠工具的捕鼠效果较差,还可能出现老鼠逃脱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式捕鼠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传动式捕鼠器,包括壳体、传送机构、单向门、红外传感器及控制电路板,所述壳体为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结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主动滚轴、从动滚轴、驱动电机,所述传送带容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送带的一端套设在主动滚轴上,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从动滚轴上,所述主动滚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壳体的两侧侧壁且露置于所述壳体外,所述主动滚轴通过主动轴承与所述壳体的两侧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从动滚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壳体的两侧侧壁且露置于所述壳体外,所述从动滚轴通过从动轴承与所述壳体的两侧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单向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端,所述单向门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上壁转动连接,所述壳体的上壁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单向门与所述壳体的开口之间;所述红外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单向门与所述壳体的开口之间;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红外传感器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传送仓及暂储仓,所述上壳安装在所述传送仓上,所述传送仓为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结构,所述上壳、传送仓及暂储仓连接形成为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结构,所述单向门安装在所述暂储仓靠近所述上壳的一端,所述传送带的一端容置于所述传送仓内,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暂储仓内,所述红外传感器安装在上壳的侧壁上。
所述上壳由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
所述单向门的上端通过折页与所述暂储仓的上壁转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传送仓的侧壁上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红外传感器和壳体的开口之间间距为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单向门之间间距的2~5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当红外传感器感应到老鼠进入壳体后,通过控制电路板控制传送机构工作,使老鼠经过单向门后无法逃脱,保证了老鼠逮捕的成功率,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强,能进行连续捕捉,捕鼠效率高,不仅可以放在野外使用,也可以放在家中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附图说明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动式捕鼠器的纵剖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小文,未经李小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665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