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脱水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62173.4 | 申请日: | 2019-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53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黄隆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婺源县联众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南昌贤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6 | 代理人: | 金一娴 |
| 地址: | 333200 江西省上饶***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茶叶 加工 脱水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脱水机构,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和电机,装置主体的正面左上角嵌入设置有开关控制器,开关控制器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箱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有呈螺旋状的挡板,通过启动电机带动脱水腔进行转动,使得脱水腔内的茶叶绕着挡板在脱水腔进行移动,防止茶叶附着在脱水腔的内壁,并通过脱水腔的高速转动,使得茶叶中的水分通过通孔甩出,并通过排水口排出,使得茶叶在被脱水过程中不会附着在脱水腔内壁,使得茶叶的脱水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脱水机构。
背景技术
茶叶呈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茶按制作工序分为绿茶、白茶、红茶等六大类,茶叶可作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而茶叶被采摘后,会先将茶叶进行脱水、晾晒和翻炒等工序,才能得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饮用的茶叶,而现有在对茶叶进行脱水时,具有以下弊端:
1、现有的茶叶脱水装置,普遍采用离心装置来对茶叶进行脱水,通过在离心装置上开设有小孔,并通过离心装置的高速旋转来对茶叶进行脱水,使得茶叶在脱水过程中,容易导致茶叶贴附在离心装置的内壁和底部,使得茶叶在进行脱水时,达不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2、现有的茶叶脱水装置,在将茶叶脱水完成后,对装置中的茶叶拿出时,由于茶叶会附着在装置内,使得人们在对装置内的茶叶取出时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脱水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脱水机构,包括装置主体和电机,所述装置主体的正面左上角嵌入设置有开关控制器,所述开关控制器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底端嵌套设置有隔板,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右方贯穿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底端开设有排水口,所述装置主体的右侧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脱水腔,所述脱水腔的顶端右方设置有电磁阀门,所述脱水腔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活动门,所述脱水腔的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脱水腔的外表面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当脱水腔停止转动时,电磁阀门与进料口的底端相重合。
优选的,所述当脱水腔在进运转时,隔板被取出,所述当脱水腔停止运转,隔板则被放置到装置主体内。
优选的,所述箱门与活动门相对应,且所述箱门与活动门均可通过合页进行闭合。
优选的,所述挡板呈螺旋状排列在脱水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茶叶的大小。
优选的,所述电机和电磁阀门均通过开关控制器与外接电源电信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有呈螺旋状的挡板,通过启动电机带动脱水腔进行转动,使得脱水腔内的茶叶绕着挡板在脱水腔进行移动,防止茶叶附着在脱水腔的内壁,并通过脱水腔的高速转动,使得茶叶中的水分通过通孔甩出,并通过排水口排出,使得茶叶在被脱水过程中不会附着在脱水腔内壁,使得茶叶的脱水效果更佳。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有隔板和活动门,通过脱水腔停止转动,对脱水腔内的茶叶脱水完毕,使得箱门和活动门相对应,并将隔板插进装置主体内,并将活动门打开,通过启动电机带动脱水腔进行轻微转动,使得脱水腔内的茶叶掉落到隔板上,并将隔板和茶叶取出,使得人们在取出茶叶时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装置主体背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婺源县联众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婺源县联众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621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